中央医院病房的灯光熄灭后,顾明远陷入了药物也无法抵达的深度昏沉。¢删\芭-看-书\王^ .勉.废′阅?黩^精神崩溃后的强行透支,以及那份用灵魂书写的“忠诚”信带来的巨大自我厌恶,彻底榨干了他。他像一具被抽空灵魂的躯壳,在病床上无知无觉地沉睡,只有偶尔在梦中无意识的痉挛,昭示着内心尚未平息的惊涛骇浪。
林岚守在他身边,一夜未眠。手中那张薄薄的信纸,仿佛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掌心发麻。陈锋那边,进行得如何了?那封承载着三人命运的信,能否安全地投入“归巢”密道,送到“渔夫”手中?每一次门外走廊传来的轻微脚步声,都让她心头一紧,下意识地摸向腰间——那里,藏着一把冰冷的勃朗宁。
* * *
同一片夜色下,陈锋如同一道融入阴影的幽灵,行走在延安沉寂的街巷。他换上了一身本地老乡常见的旧棉袄,头上包着羊肚手巾,脸上甚至刻意抹了些尘土,掩盖了原本过于锐利的轮廓。他的目标很明确:找到“归巢”密道的入口节点。
根据“磐石”提供的有限背景信息和他自己的分析,“归巢”作为“深渊计划”长期依赖的通道,其传递点必须具备几个特征:**位置相对固定、人流量适中、有合理的传递借口、且不易引起我方常规检查的注意。** 结合顾明远过去五年在延安的活动轨迹(主要在机关后勤部门工作,后进入抗大),陈锋将初步排查范围锁定在抗大附近及几个主要机关单位通往集市的必经之路上的几个地点:一家兼营茶水的小邮局代办点、一个卖文具纸张兼代写书信的摊子、一家本地人常去的老字号杂货铺(兼收寄放物品)。
他首先排除了邮局代办点。那里是边区邮政的延伸,虽然管理相对松散,但毕竟是官方背景,军统的潜伏者不会轻易将核心联络点放在明面监控之下。风险过高。
接着是文具书信摊。摊主是个戴眼镜的干瘦老头,看起来老实巴交。陈锋装作要买信纸信封,在摊前磨蹭观察。老头动作慢条斯理,眼神浑浊,对来往行人似乎漠不关心。但陈锋注意到一个细节:一个穿着抗大学员服的年轻人匆匆跑来,塞给老头一个折成小方块的纸条,低声说了句“给家里指个话”,放下两个边区票子就走了。老头眼皮都没抬,随手将纸条塞进旁边一个装满废旧报纸的麻袋里。动作自然,但过于自然了。陈锋敏锐地捕捉到,在纸条入袋的瞬间,老头的手指在麻袋边缘一个不起眼的破洞处,极其轻微地按了一下。**这是一个标记!** 麻袋里可能有夹层或者特殊机关!这个摊子,**高度可疑!** 但陈锋没有打草惊蛇。他买了两张信纸,付钱离开。现在不是接触的时候,他需要观察规律,确认这是否就是“归巢”节点,以及如何安全“逆向”投递。
他没有再去杂货铺。这个摊子己经足够引起他的重视。他在附近找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如同融入墙壁的苔藓,开始了漫长而枯燥的蹲守。寒风刺骨,他纹丝不动,目光如同鹰隼,紧紧锁定着那个装满旧报纸的麻袋和摊主那双看似浑浊却偶尔闪过精光的眼睛。·2?芭^墈?书+蛧? \唔_错+内!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街面上几乎空无一人。终于,一个身影出现在街角。那是一个背着沉重柴捆的跛脚老汉,走路一瘸一拐,看起来疲惫不堪。他走到摊子前,似乎只是路过歇脚,很自然地坐在摊子旁的石墩上,取下柴捆。老汉和摊主没有任何语言交流,甚至连眼神对视都没有。老汉喘息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干硬的窝窝头啃着。啃完,他像是随手整理柴捆,将捆柴的麻绳解开又系上。就在他系绳子的动作间,陈锋锐利的目光捕捉到,老汉粗糙的手指极其隐蔽、快速地从柴捆底部一个不起眼的缝隙里,夹出了一个与之前那个抗大学员塞入的、同样折法的纸条!然后,老汉仿佛只是挪动了一下位置,那纸条便如同变魔术般消失在他破旧的棉袄袖口里。
老汉重新捆好柴,吃力地背起,一瘸一拐地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陈锋的心脏在胸腔里沉稳有力地搏动着。**确认了!**
1. **节点:** 文具书信摊是“归巢”密道的接收点(纸条投入旧报麻袋)。
2. **传递者(取件):** 跛脚老汉是取件人(从麻袋特定位置取走标记过的纸条)。
3. **方式:** 非接触式,依靠特定物品(麻袋破洞标记)和隐蔽动作传递。极其隐秘。
4. **频率与规律:** 初步观察,接收和取件可能并非固定时间,但存在特定的标记和动作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