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窑洞的油灯彻夜未熄。′s′y?w?b+o~o!k..,c,o*m_当第一缕灰白的天光艰难地穿透厚实的棉窗帘缝隙,在冰冷的地面上投下一道细线时,陈锋依旧保持着端坐的姿势,如同一尊凝固在昏黄光影里的石像。桌上,那份写给“磐石”的绝密报告静静躺着,墨迹早己干透,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灼人的重量。
报告详细陈述了:
1. **代号“南海”(顾明远原名沈默)**的五年深度潜伏(1935年秋进入陕北),执行军统“深渊计划”。
2. **“共”字纸页与截获密信**的确凿关联,证实军统己察觉其严重“移志”。
3. **密写指令的破译内容(“惊蛰”清除计划、“归巢”密道、“窑洞分布图”指令)**。
4. **“深渊计划”与“归巢”密道**的潜在深度与巨大战略价值(反向利用可能性)。
5. **林岚的“炼钢”计划**及其核心逻辑(利用军统担忧,假意未动摇,反向控制)。
6. **当前极端紧迫性**(“惊蛰”清除令随时可能因沉默触发)。
7. **巨大风险分析**(资深潜伏者的不稳定性、五年潜伏遗留隐患、林岚违纪、内部审查压力)。
8. **请求:**
* 最高级别授权执行“炼钢”计划。
* 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特殊通讯、有限人力)。
* 屏蔽来自吴明等部门的常规审查干扰。
* 指示下一步行动方向。
这份报告,是陈锋在彻夜权衡后,将个人判断、巨大风险与渺茫希望捆绑在一起的投名状。他赌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更多。成败,全在“磐石”一念之间。
* * *
晨雾尚未散尽,延安的山峁沟壑笼罩在一片湿冷的寂静中。分区驻地通往更高处核心区域的小路上,陈锋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寂。他步履沉稳,但每一步都踏在无形的钢丝之上。那份报告被他贴身藏在内袋最深处,像一块滚烫的烙铁。
目的地是一处外观毫不起眼的窑洞院落,比普通窑洞更深,位置也更僻静。门口没有标识,只有一名穿着普通战士服、眼神却异常锐利的年轻警卫。陈锋出示了一块非金非木、刻着特殊纹路的令牌。警卫仔细查验后,无声地侧身让开。
窑洞内陈设极其简单,甚至有些简陋。一张土炕,一张旧木桌,几把椅子,一个装满书籍和文件的简易书架。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烟草味。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干部服、身形清瘦、面容沉静的中年人正伏案工作。他抬起头,露出一双仿佛能洞察一切幽微的深邃眼眸。此人正是代号“磐石”——保卫部核心领导之一,陈锋的首属上级。
“磐石”没有说话,只是用目光示意陈锋坐下。他接过那份密封的报告,拆封的动作不疾不徐。他阅读得很慢,每一个字,每一处细节,都仿佛要咀嚼透。窑洞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陈锋屏息凝神,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沉重搏动的声音。时间仿佛被拉得无限漫长。
终于,“磐石”放下了报告。他没有立刻评价,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目光投向窗外朦胧的山影。足足过了五分钟,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五年‘深渊’……‘南海’……沈默……”他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像是在掂量它们的份量。“临河那次,是‘深渊’的绝唱,还是他给自己的解脱?”
陈锋心头一震。“磐石”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顾明远内心最隐秘的角落。“报告里提到,林岚同志认为,那是他挣扎五年后,在生死关头听从了内心的‘光’。”
“光……”“磐石”低声咀嚼着这个字,目光收回,落在陈锋脸上,锐利如刀。“‘惊蛰’清除令,‘归巢’密道,‘窑洞图’……军统这次是下了血本,也露了獠牙。他们害怕了。一个深潜五年、根基己固的‘南海’若真倒戈,对他们潜伏网络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他停顿了一下,手指敲击的节奏加快了几分,显示出内心的剧烈权衡。“风险……前所未有。这颗炸弹,不仅会炸死他自己,林岚,你,甚至可能波及更广。吴明同志那边的压力,只是冰山一角。一旦计划暴露或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陈锋的心沉了下去,但“磐石”接下来的话又让他骤然绷紧。
“但是!”磐石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归巢’密道!这是‘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