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希望调整朝廷的宗室政策,逐渐向清朝靠拢,但是张居正看的也很准,木已成舟根本就没法改,所以直接就把魏广德的试探给否了。/看,书.屋?小`说+网· *更~新`最?全_
明朝宗室爵位以及承袭制度设计的比较简单,总结起来就是“生而有爵”。
魏广德的办法,虽然没有直接打破这个制度,但降等袭爵的话,皇帝的儿子就不能长期做亲王,维持王爵,两代人下来就只能做“将军”,五代人后就变成“中尉”了。
谁会甘心?
而且,朝廷已经封了那么多世袭罔替的亲王和郡王,该如何处理也是麻烦事儿。
对于其他的,张居正不反对,但提到的说通宫里,其实也表示张居正是持支持态度的。
“下来你还是先写个章程,我们再合计合计。”
张居正最后说道,“回头我也把这些年朝臣上奏关于宗藩不合理的条例再想想,尽可能补充完善了再往上面报。”
“也好,谋而后动。”
魏广德点点头。
大明各方面问题其实已经堆积了很多,而且许多事儿都相互参杂着,很难理清楚。
而且官员的节操上,也存在问题,很多时候都先考虑自己再考虑朝廷,这让他们做事顾虑也不少。
等散衙回到府里,刚进门,张吉就在魏广德身边小声说道:“老爷,老家来信了。”
“哦,现在也没到江西乡试的时候啊。”
魏广德有些纳闷,嘴里随口说了句。
他大儿子魏福安已经中了秀才,别管怎么中的,反正现在也算有功名在身。
接下来就是打算在南昌府参加乡试,冲击举人这个关口。
过了举人,肯定还要冲击会试,考进士的。
这么说起来,自己家也算是诗书传家了。
“这个小的就不知道了,书信已经送到夫人那里了。”
张吉小声说道。
很快,他们就过了二门,就看见两个丫鬟弯腰扶着一个小女娃子在院子里走的摇摇摆摆的。
“爹,爹”
小女孩看到魏广德进了院子,激动的就要往这边走。
“你给我慢着点,别摔了。”
这是侧室生的孩子,也就是徐江兰的贴身丫鬟所生,已经一岁多,正是学着走路的年龄。
她这一拉扯,后面弯腰扶她的两个小丫鬟也只能急忙跟着走过来,动作很是辛苦。
魏广德笑笑,伸手就把小家伙儿抱起来。
穿着官服,明朝的官府袖袍都不短,其实很不方便抱个小孩子。^y¢e`x,i?a′k-e·.?c!o^m¨
不过魏广德知道这个年龄就是人憎狗嫌的年纪,要是不抱着,后面的小丫鬟就得一直弯腰扶着。
“怎么不在花园玩,跑出来了。”
“花园不好玩。”
说了几句,魏广德就打算招木匠做点小孩子的玩具放在花园里,弄些棉垫,直接把小孩子丢里面,也不怕摔倒。
虽然是自己的孩子,可魏广德也没多少耐心,问了几句就把孩子丢给丫鬟,伸手又捏捏她的小脸蛋,他直接往后院走去。
就算丫头还一个劲想往他怀里蹦,魏广德也没有再伸手接过来。
这就是庶女,魏广德不怎么在乎嫡庶之分,但到了这里还是得注意。
到了后院,徐江兰带着丫鬟过来服侍他更衣,换上便服,也说了家里来信的事儿。
不多时,魏广德身着常服坐在正房,一边放着茶香渺渺的盖碗儿,手里拿着家书。
“老爷,你看是不是费心想想,咱家也是该有个字辈了。”
老爹书信的内容很简单,说了家里人都好,就是他年岁大了,现在魏广德在京做官,家里也算是开枝散叶了,就得效仿别人家,也给咱家弄个字辈出来。
毕竟,他就一个世袭百户的武勋,也只会传给长房这边。
其实老魏家以前也有兄弟,就是去辽东和山西的两支,不过走得早,又断了联系,江西基本上都算是几代单传。
魏家出身淮西,不过家里穷,也不是什么大家族出来的,自然没什么家族、字辈的说法。
魏广德其实很怀疑自家也不是淮西的人,只不过是先辈流浪到淮西,在那里加入的朱重八的义军。
如果不是那个时代的流民,再怎么说家里也应该和家族在一起,应该是有什么字辈说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