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恢复自然,语气平静:“没有,就是代表组织关心一下,问了问恢复情况。让你安心养伤,别多想。” 她重复着之前的说辞,滴水不漏。现在,在陈锋明确指示前,她必须保持绝对的缄默。*五年潜伏的“老同志”,这个身份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不信任。陈锋会如何评估?*
顾明远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更多的是更深的忧虑。他知道林岚在隐瞒什么,这种心照不宣的沉默,反而让病房里的空气更加凝重。他不再追问,只是疲惫地闭上眼睛,任由无边的黑暗和混乱的思绪将自己吞噬。
这一夜,对病房里的两人来说,都无比漫长。林岚躺在旁边的简易行军床上,睁着眼睛,耳朵捕捉着门外走廊的每一点动静,心悬在嗓子眼。陈锋拿到物证后会做什么?连夜审讯?向上级汇报?他会如何解读?吴明是否察觉到了什么?军统的“渔夫”是否己经等得不耐烦?无数个念头在她脑海中翻腾。*“南海”的五年,“深渊”的布局,这一切会如何收场?*
顾明远则在病痛的折磨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辗转反侧。昏沉中,他仿佛又回到了临河那个火光冲天的夜晚,爆炸的气浪将他掀飞,剧痛淹没了一切……然后,画面扭曲,他回到了五年前初入陕北的那个萧瑟秋天,陌生、警惕、执行着第一个“深渊”指令时手心的冷汗……延安大生产时挥汗如雨,与老乡们说笑时内心的刺痛……在某个部门工作时,无意中传递了一份情报,后来听说那次行动我方损失惨重时彻骨的寒意……抗大课堂上,听着教员讲述共产主义理想时灵魂的震颤与伪装下的惊涛骇浪……这些碎片如同烧红的烙铁,反复灼烫着他的神经。最后,画面定格在他在病床上,在绝望和向往的撕扯中,颤抖着写下那个力透纸背的“共”字……紧接着,吴明冰冷审视的目光,军统“渔夫”阴鸷的脸,还有林岚那双清澈却仿佛燃烧着火焰的眼睛交织在一起,形成光怪陆离的噩梦,让他一次次在窒息感中惊醒,冷汗涔涔。*五年深渊,一朝崩塌。*
与此同时,分区驻地,三号窑洞。
油灯的光晕在窑洞壁上投下陈锋高大而沉默的身影。窑洞门紧闭,窗户也被厚厚的棉帘遮得严严实实。桌上,铺着洁白的棉布,那两件至关重要的物证——折叠的密信和那张写着“共”字的纸页碎片——正静静地躺在上面。
陈锋己经摘下了手套,但他没有首接触碰物证。他先是用一把小巧的放大镜,极其仔细地观察着密信的信封和信纸。纸张是边区常见的粗糙土纸,但折叠方式和磨损痕迹……他目光如炬,寻找着任何可能存在的暗记、水印或特殊的折痕。接着,他凝神阅读信的内容,每一个字都反复咀嚼,分析着措辞、语气、指令的明确性和隐含的威胁。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那张写着“共”字的纸页碎片上。他拿起放大镜,仔细比对它与密信所附碎片的撕裂边缘、纸张的纹理、厚度、色泽。正如林岚所言,完全吻合!这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军统不仅知道这张纸页的存在,甚至可能掌握了其内容(至少是那个核心的“共”字),并将其作为验证顾明远思想状态、发出唤醒指令的关键凭证!
陈锋的眉头紧紧锁起。他的指尖轻轻拂过那个力透纸背、带着挣扎痕迹的“共”字。这个字,在昏暗的油灯下,显得如此孤寂,却又如此沉重。*五年潜伏,代号“南海”,“深渊计划”……一个能在延安扎根五年、被组织信任派往临河独当一面、重伤后还能被送入抗大深造的资深特工,他的动摇绝非一时冲动。这个“共”字,是五年黑暗压抑下的总爆发,分量远超想象。* 林岚那番关于“熔炉炼钢”的激烈陈词在他耳边回响。她看到了这个字背后的“向火性”,看到了利用军统“担忧”进行反制的可能性……
风险!巨大的风险!陈锋比任何人都清楚。顾明远是一颗极度不稳定的炸弹,**而且是埋藏了五年、威力未知的炸弹!** 他掌握的关于延安的底细、可能存在的隐秘联系、以及他作为“老同志”的身份掩护,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林岚的行为更是严重违规,足以让她自己身陷囹圄。按照最稳妥、最符合程序的做法,他现在就应该立刻向上级(尤其是吴明所在的部门)汇报,控制林岚,对顾明远进行最严厉的隔离审查。
但是……临河战斗的报告细节在他脑中清晰浮现——顾明远抱着炸药扑向敌群的决绝身影。那份以生命为代价的证明,分量太重。还有林岚那双燃烧着孤勇和信念的眼睛……她是在钢丝上跳舞,但她赌上一切的勇气和对“炼钢”的执着,竟让他这个见惯了铁血与牺牲的老保卫,心中也产生了一丝罕见的震动。
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