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队的发展,他连面子都不在乎了。
这真是个肯干事的好书记,跟着他干肯定不吃亏。
李胜利和林主任来回扯皮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还是林主任认输,答应给他们大队批三百块钱的专项资金,不过这是借款,得还。
李胜利擦了擦脸,立刻咧嘴笑起来,变脸的速度快得像翻书一样。
三人有说有笑地进了屋,又兴高采烈地出了门。
吴常贵瞄了李胜利一眼,虽然觉得他办事有点痞气,但也承认他的本事确实不小。
每次李胜利想要什么,都能心想事成。
吴常贵感觉到李胜利的眼神,猛地回头,两人四目相对,李胜利憨憨一笑,走到吴常贵身旁:"吴主任,咱们大队要建厂子,县里都同意了,公社总不能什么表示都没有吧?怎么也得给个一百两百的吧。`_?我$?2的-??书£?城(3/ ?}?追^£最′{?新?章?节1{?
"
李胜利可是一把薅羊毛的好手,知道不能光盯着一头羊薅的道理。
这下,吴常贵被他盯住了。
吴常贵抬头望天,手遮额头:"太阳这么大,我感觉中暑了。
"说完,眼睛一翻,直接往李胜利怀里倒去。
为了不掏钱,吴常贵连装晕都使上了!李胜利不紧不慢,把他放回滚烫的地面上,捏住他的鼻子,大喊:"吴主任别怕,我给你做人工呼吸,肯定能救活你!"
人工呼吸?这不是要嘴对嘴吗?吴常贵恶心坏了,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慌忙推开李胜利,捂着嘴巴。
旁边的余紫嫣看他们俩像小孩一样闹腾,笑得前仰后合。
最后,吴常贵还是没能顶住李胜利的软磨硬泡,答应给他们申请五十块钱的补贴。
这次进城的结果总体还不错,执照批下来了,启动资金也有三百五,勉强能启动食品厂了。
回家的路上,三个人一直在聊厂子里的事,大致分好了工:前期,余紫嫣负责配方和质量监管,李胜利负责厂房建设和物资采购。
说到物资,眼下最急需的就是糖和玻璃瓶。
两人都没接触过这些,而且益民县又没有糖厂。
李胜利说:"明儿我去市里一趟,市里肯定有糖厂。
"提到市里,余紫嫣想起高猛。
高猛在市运输队上班,跑遍南北,认识的人多,说不定能帮忙。
到了永兴公社,余紫嫣按高猛给的地址找到他家。
运气挺好,高猛刚送完短途货运回来,正好在家休息。
他穿着拖鞋,睡眼朦胧地来开门。
听完余紫嫣的要求,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小余同志,买糖的事找我就对了!我经常给供销社运货,跟市里的糖厂也很熟,肯定帮你们弄到糖。
"
余紫嫣担心成本太高,实话实说了:"我们的预算有限,第一批要的数量不多,也不要白糖,普通的黄糖就行。
"他们打算先买少量白糖应急,等果酱卖出去有订单后再大批量采购。
高猛信心满满,痛快答应了。
倒是玻璃瓶的事,让他有点为难:"这个我还真没接触过,也不认识做这行的人。
不过我可以问问同事,他们或许有办法。
有了消息,我马上通知你们。
"
两大难题,总算解决了一半。
余紫嫣跟李胜利回大队后,李胜利找大队干部一起在河边挑了块地盖厂房。
他把建厨房的事交给大队长,自己去联系玻璃厂订瓶子。
余紫嫣则一门心思改良果酱配方。
之前做果酱全凭感觉,水果和糖的比例随意调整。
现在要批量生产,味道得保持稳定,这需要精准掌握水果、糖分和火候的比例。
所以,她的重点转向了食品厂,蚕室那边就顾不上了。
蚕室人手不够,特别缺人。
杜之秋主要搞催青工作,催青一结束就得赶紧上簇摘茧。
老吴和柳叶分别值白班和夜班,郑梅和其他养蚕员轮班倒。
余紫嫣平时哪里需要就帮哪里,现在她走了,剩五个人忙得团团转。
要是没有大队的老太太帮忙采桑叶,蚕室根本运转不了。
跟老吴商量后,他们打算从新桂和旧桂中招两名养蚕员,无论新旧队员都能参加,通过考试选最好的。
在这之前,余紫嫣把煮果酱的锅灶搬到了蚕室宿舍,在忙完蚕室活儿后接着琢磨果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