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 > 第17章 有点疼是正常的

第17章 有点疼是正常的

“乡亲们,医馆明日歇业一天,还望诸位相互转告,莫要跑空了。,x-i¨a`o¨s,h~u?o/c-m_s,.-o+r!g!”

这日发完号牌后,张景站在医馆前朝众人发出了宣告。

看到众人纷纷点了点头,才转身开始了日常行诊。

“老伯,您身体有哪里不适?”

张景看向第一位走进来的中年人,轻声问道。

只见那老伯也是愁容满面,叹了口气,回道:

“唉!也不是什么大病。不瞒神医,我家离那翠阳街近,先前便也去过那边的医馆,看出来只是染了风寒。”

“可我吃了许久他们开的那些草药丸,却不见丝毫效果,这才来找神医看看。”

“老伯,风寒一症,本就好得慢。您来了我这,也是得服些草药的。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多多休息才是。”

听闻此话,那老伯摇了摇头,苦笑道:

“我身为铁匠,一家老小都得等着我每日上工才能吃饱饭。我哪能休息?我又哪敢休息?”

闻言,张景也是眼神复杂,叹了口气。过了许久,他才说道:

“老伯,要不这样,我今日不给你开药了,后天你再来此处,我试试看能不能将你快些治好。”

老伯闻言有些惊讶,“不开药?这……”

而张景却是十分自信:

“放心吧老伯,我有办法。?比¢奇`中\文.网_ !更/新-最_快~”

当晚,张景便去购置了些东西——松脂、石灰膏、蚕丝线,还有鱼。

次日,张景的医馆果然没有开业,一些街坊甚至都没有看见张景的身影。

倒是有樵夫在山上竹林看到了他,据说是在找生毛竹做竹筒。

后来张景又去了河边找了些芦苇,才回了城。

路上又购置了些桑皮纸和桐油之类的杂物。

一直跟着的许浒有些摸不着头脑。

“先生,这是要做什么?”

张景没有解释,只是神秘一笑。

这也让许浒更加好奇。

回了医馆之后,在铺子里边的院子里,张景将准备好的事物一并排开。

先是将做好的竹筒交给许浒,让他涂蜡,反复三次,再放置阴干。

而后,在竹筒上下钻孔,将芦苇管两端裹上桑皮纸,又浸了桐油后插入竹筒上孔。

其中更是加了松脂和石灰膏使其密封。

紧接着,又将芦苇管、鱼鳔囊、羊肠衣管三者相连,其中又是掺杂了许多鱼胶类的粘合材料。

最后,张景带着许浒将几根鲤鱼背鳍硬刺,用砂石磨出中空,每根都是四公分长短。_a~i_h·a?o\x/i¢a~o`s_h^u,o!..c-o\m/

这一步尤为困难。

最后两人一共也才磨出了两根,其余的又去找了专业的工匠。

据说真要按要求全部磨好,至少得花费五六日时间。

不过此时有这两根来做实验,也就足够了。

第三日,张景的医馆重新开业,而那位铁匠老伯也来到了这里。

张景将他引入一个侧室,里面摆着几张椅子,而椅子旁又有木架,这也是张景先前吩咐许浒去找来的。

那老伯见状正要询问,却听闻张景笑道:

“老伯,这是我新制作的治疗方式,您先请坐。”

老伯虽是有些疑惑,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坐了下来。

随即张景拍了拍手,一旁的许浒便一手端着只竹筒,一手牵着连接好的芦苇管走了过来。

张景接过竹筒,瞅了眼里面的草药汁——那都是他自己做的。

而后帮着一起将那竹筒放在了木架子上,随后拿过连在一起的芦苇管。

老伯这才看清那管子的另一头竟然是根明晃晃的针。

“神医这是做什么?莫非就是传闻中的针灸之术?”

老伯倒是没有多害怕,毕竟他也从未见过针灸。

张景笑了笑,回道:

“不是,但此法也不输那针灸之术。”

随即,张景在老伯手背上涂抹了些葱白汁,以作消毒之用。

紧接着,他拿出了芦苇管上连接着的鱼刺针,找到静脉之后,将其迅速刺入,最后再用一小截纱布将其贴住。

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那位老伯甚至连疼痛都没感觉到,就已经完成了。

而张景也是满意一笑,虽然他前世是个中医,但在刚刚入行的那几年,也做过这些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