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66章 弦歌再起

第66章 弦歌再起

兰州城的清晨,薄雾笼罩着黄河两岸。!比¢奇,中¢蚊?王′ `更~芯·最`全.

兰山书院内,琅琅读书声穿透晨雾,回荡在古老的庭院中。

山长吴可读手持戒尺,缓步走过一排排埋头苦读的生员。

这些年轻人中,有汉家子弟,也有几位头戴白帽的回族少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生员们齐声诵读着《大学》章句。

吴可读在山长席上坐定,目光扫过堂下。

他的视线停留在后排一个面容清秀的回族少年身上:"马德明,你来解说'在亲民'何意?"

少年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回山长,学生以为,'亲民'当解作亲近百姓、教化万民之意。

正如左大帅在陇上广设义学,使我等边鄙小民亦得沐圣教。"

"解得好。"吴可读满意地点头,"大帅前日来信,特意问及书院回汉学子相处如何。你们要记住,圣人之教,有教无类。"

下学后,马德明与同窗汉生张文焕并肩走出书院。

春日的阳光洒在两人身上,在石板路上投下两道并行的影子。

"德明兄,听说大帅要在迪化新建书院,你可愿去应试?"张文焕问道。

马德明眼中闪过向往之色:"若能成行,自然极好。只是家父..."

话音未落,一个头戴白帽的中年男子匆匆走来,一把拉住马德明:"

跟我回家!谁准你来读这些汉人书的?"

"阿爹,左大帅不是说..."

"什么大帅不大帅!我们回回自有经堂!"男子怒气冲冲地拽着儿子离开。/优_品?暁`税-徃~ /追¢嶵·歆¢蟑_节^

这一幕,恰被前来视察的杨昌濬看在眼里。他转身对随从道:

"去查查这是哪家百姓。记住,要好言相劝,不可用强。"

万里之外的喀什噶尔,艾提尕尔清真寺的修复工程正在紧张进行。

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一块新的匾额悬挂在大门上方,上面是左宗棠亲笔所题"教衍天方"四个鎏金大字。

寺内,阿訇买买提·艾力正在与刘锦棠派来的官员争执。

"官府为何要插手我们清真寺的事务?"老阿訇白须颤抖,"这是对真主的亵渎!"

官员李孝廉不慌不忙地展开一份公文:

"阿訇息怒。左大帅有令,凡战火损毁之寺庙,无论佛寺道观还是清真寺,官府皆出资修复。这是大帅亲笔所题匾额,以示对贵教尊重。"

"那又为何要在寺旁设义学?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改信孔孟吗?"

李孝廉摇头:

"义学只教识字算数,不涉信仰。大帅有言:'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贵教经典,孩子们仍可去经堂学习。"

正争执间,一个十二三岁的维吾尔族少年跑进来:"爷爷,我想去义学读书!"

"艾尔肯!胡说什么!"老阿訇怒斥。+飕¨嗖*晓`税.旺? ,已/发·布-最/歆.璋~結`

"可是..."少年鼓起勇气,"学了汉字,就能看懂官府的告示,还能跟汉商做生意。哈桑家的阿迪力去了义学,现在都能帮家里记账了!"

老阿訇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罢了...但每日经堂的功课不可荒废。"

肃州城东的义学内,二十多个不同民族的孩童正在跟着先生诵读《千字文》。

突然,一群手持棍棒的回民冲了进来。

"砸了这个蛊惑人心的鬼地方!"为首的壮汉怒吼。

先生急忙护住学生:"诸位且慢!这是左大帅设立的义学,孩子们都是自愿来读书的!"

"放屁!谁不知道你们汉人安的什么心!"壮汉一棍砸在书案上,笔墨纸砚散落一地。

混乱中,一个回民孩童突然哭喊起来:

"阿爸!是我自己要来读书的!先生待我们可好了,还常给我们讲圣人的故事!"

壮汉愣住了,举起的棍棒悬在半空。这时,一队官兵赶到,为首的正是王德榜。

"都住手!"王德榜厉声喝道,"大帅有令,义学乃教化之地,谁敢滋事,严惩不贷!"

那壮汉不服:"官府凭什么强迫我们的孩子读汉人的书?"

王德榜沉声道:"谁说是强迫?大帅明令,入义学全凭自愿。不仅免收束修,学生家庭还可减免赋税。"他指着那个回民孩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