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与君共江山:帝王甜宠记 > 第三十二章 春晖映雪

第三十二章 春晖映雪

老臣转身时竟红了眼眶,"当年柳侍郎治漕运时,也是这般......"话到一半突然哽住,对着柳青芷又是一揖,"老臣这就去办。"

柳青芷微微侧身避过半礼,袖中暗绞的双手这才松开。她早瞧见程砚袖口露出的李家纹样,此刻却只作不见,反而温声道:

"程大人忧心粮饷也是应当。"突然从案底抽出一卷绢图,"这是先父手绘的河北义仓分布,烦请大人按图索骥。"

程砚展开绢图时手一抖——这哪是什么义仓图?分明是李家在河北私设的粮窖!

他猛地抬头,正对上柳青芷含笑的眼。那目光清凌凌如雪刃,刺得他膝盖一软,"咚"地跪在青砖上。

"至于工部..."柳青芷转向方才出言不逊的侍郎,众人屏息间,她忽然抽出一本工部贪墨的密折,却只是轻轻搁在一旁,"黄河凌汛将至,大人既精通水利,不如去趟汴州?"

那侍郎顿时面如土色——汴州堤坝是李家人修的,去年就险情不断。.5/2¢0-s,s¢w..¢c`o/m·他还想争辩,柳青芷己转身走向沙盘,绯色宫绦扫过奏章堆,惊飞一片尘埃。

阳光穿过窗棂,照见她鬓角细密的汗珠,和案几下一双微微发抖的手——到底才十八岁的姑娘,第一次独对群臣。

陆明远突然老泪纵横,对着满殿官员吼道:"都愣着作甚?没听见柳姑娘的话吗吗!"他抖着嗓子喊出那句二十年来头一遭的话:"退朝——!"

酉时三刻,麟德殿。

三十六盏青铜树形灯将大殿照得亮如白昼。百官分列两侧,朱紫官袍在烛火下泛着华贵的光泽。

柳青芷着靛青绣银纹宫装立于御阶之侧,素手执壶为皇帝斟酒时,腕间翡翠镯子与金盏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席间礼部尚书冯纶的空缺之位格外刺目,而兵部侍郎赵垣亦告病未至——自冯纶下狱,其党羽渐如鸟兽散,朝中倒是清净了不少。

“北境将士有功,当赏!”承平帝举起酒杯,声音虽因久病而显得虚弱,但却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仿佛往昔的雄风仍在。

然而,他枯瘦的手腕微微发颤,酒液溅出几滴,在华丽的龙袍上洇开深色的痕迹,如同岁月留下的沧桑烙印。

“太子临危受命,三战三捷,朕心甚慰。”老皇帝缓缓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骄傲的光芒。

群臣听闻,纷纷跪地,齐声高呼万岁,那声浪震得殿梁上的尘埃簌簌落下,整个大殿都在这声浪中微微颤抖。

柳青芷却敏锐地察觉到,皇帝的面色愈发苍白,她不动声色地轻轻接过皇帝手中的金盏,声音轻柔而关切地说道:“陛下不宜多饮,不如以茶代酒?”

皇帝微微摆摆手,示意无妨,忽然压低嗓音,只有近前几人能闻地问道:“朕问你,河南仓余粮几何?”

“仅余三成。”她微微垂眸,声音轻得如同微风拂过,“若春汛至,恐赈济不足。”她深知这粮食储备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春汛一旦来临,百姓的生计便全系于此。

“哼,北狄此番退兵,必不甘心。”皇帝冷笑一声,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精光,仿佛看穿了北狄的阴谋,“传旨户部,速调江南漕粮补仓。告诉刘昉,若敢拖延......”

话未说完,皇帝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那咳嗽声仿佛要将他的五脏六腑都咳出来,帕子上顿时绽开点点红梅般的血迹,触目惊心。

柳青芷见状,正要急切地唤太医,殿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一名侍卫神色匆匆,疾奔入内,“扑通”一声跪地,急切地奏报:“陛下!北狄遣使求和,己至宫门!”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百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神色各异。

柳青芷指尖微微一紧,手中的金盏边缘在指腹上压出一道白痕。北狄战败求和本是常理之中的事情,然而,他们的残部尚未肃清,怎么会如此迅速就派来使者?这其中必定有诈。

“使者何人?”皇帝沉声问道,枯瘦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有节奏地敲出沉闷的声响。

“自称北狄左贤王麾下谋士,携国书与......”侍卫略一迟疑,而后加重语气道,“厚礼。”

这“厚礼”二字咬得极重,别有深意。柳青芷用余光瞥见户部尚书刘昉骤然抬头,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此人素与冯纶交好,莫非这其中与他也有牵连?

“宣。”皇帝眯起眼睛,眼神中透着审视与警惕,“朕倒要看看,他们有何说辞。”

半刻钟后,使者踏入殿内。

只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