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期间,吴起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素养和人格魅力。?k*s·y/x\s^w′.*c!o*m_他从不自视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树叶遮盖身体来躲避霜露的侵袭。他和士兵们同甘共苦,这种亲民的作风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和爱戴。士兵们看到吴起如此关心他们,都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就这样,加上魏文侯三十四年(前412年)被公子魏击占领的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二地,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经国相翟璜推荐,由吴起担任首任西河郡守。吴起在任期间,不仅巩固了魏国在河西的统治,还积极推行改革,提升当地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就在魏攻河西之后不久,文侯命乐羊为主将,进攻中山国,又命吴起率战胜于河西之师,合击中山,更命魏击监督而主其事。经过三年苦战,乐羊、吴起于魏文侯四十年(前406年)占领了中山国。这两次战役的胜利,让魏国的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实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吴起的军事才能在这两次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名字在诸侯国中传颂开来。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为了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军事才能,他向孔子的弟子、当时居于西河的子夏学习儒家思想。他深知,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仅要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要有深厚的思想底蕴。同时,他改革魏国兵制,创立了武卒制。这种制度选拔士兵的标准极为严格,要求士兵具备强壮的体魄、精湛的武艺和顽强的意志。武卒制建立后,魏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后来公叔痤便统率吴起训练的武卒部队击败了韩赵联军,充分显示了武卒制的威力。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为抵御秦国的进攻,还修筑了吴城(今山西孝义西南)。
魏文侯五十年(前396年),文侯去世,魏击袭位,是为魏武侯。武侯初年,文侯时代的功臣先后谢世,此时吴起仍为西河守,功高而不得居相位,因而与新任相国田文(一作商文)有论功之举。这场论功之争,反映了吴起对自身才能和功劳的自信,也凸显了当时魏国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吴起在论功时毫不退让,他列举了自己的战功和对魏国的贡献,但田文也不甘示弱,双方的争论激烈而尖锐。
魏武侯七年(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这场战役关乎魏国的生死存亡,魏国上下都陷入了紧张之中。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吴子》称吴起在河西期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虽然这些记载可能有所夸大,但亦可见其战功之卓着。吴起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再次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无人能及。
魏武侯九年(前387年),武侯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直至灵丘(今山东滕县)而回。然而,约在魏武侯九年(前387年)后,吴起遭幸臣王错(一说公叔痤,但被认为是误记)谗害,受到武侯的猜疑。在这个充满阴谋和猜忌的环境中,吴起深知自己已难以在魏国继续施展抱负。他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懑,但为了自己的未来,他决定离开魏国,向南投奔楚国。
吴起离开魏国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不舍。他深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改革精神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来施展。楚国,这个南方的大国,或许能成为他实现抱负的新天地。吴起带着一丝希望和不安,踏上了前往楚国的道路,开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楚悼王得到吴起后,任命他为北部重镇宛城的守,负责防御韩、魏。吴起到任后,积极巡视下辖县,悉心治理宛郡。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治理才能,很快就让宛郡的局势稳定下来。一年后,悼王升授吴起为令尹。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首先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的局面,让法律成为人人都能知晓和遵守的行为准则。接着,他对贵族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此举一方面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另一方面也为国家开发了新的地区。他还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在整顿官场风气方面,他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同时,他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让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在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