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大宋执印人 > 第14章 登基

第14章 登基

嗡嗡——

咚咚——

天空刚泛起一抹鱼肚白,皇城中钟鼓齐鸣,承天门大开,王珪、蔡确、韩缜三人领头,带着百官鱼贯而入。`l^u_o¢q`i\u.f_e?n¢g~.¢c^o¢m′

百官急行,直奔大庆殿,在大庆殿前的台阶上,按官职高低,分列两侧站立。

大庆殿周围,侍卫林立,个个披坚执锐,目光锐利,警惕着四周。

宫女和太监各施其职,谨小慎微,紧张且严肃,生怕出现一点纰漏。

仪仗队身居两侧,紧握手中的鼓槌与号角随时准备吹响。

大庆殿前,台阶最下层,高太后头戴凤冠,身着凤袍,威严的站在最前头。

在她身旁,赵煦头戴远游冠,冠上饰以金博山,冠带用青罗制成。

身着红金交织的朱明衣,腰缠白玉带。

在赵煦两人身后,是穿着同样隆重的向皇后和朱妃。

向皇后同样带凤冠,着凤袍,唯一不同的就是高太后的衣服是红色,寓意火德,是为宋之主宰。

而向皇后的衣服,却是五彩斑斓,是为彩凤。

不过,相对于高太后两人,朱妃要寒颤一些,朱妃因为出生不高,不受高太后认同和喜爱,在昨日高太后就明确告知过赵煦,朱妃不会被受封太后,只能册封太妃。

赵煦自然不会反驳,他若掌权,朱妃封太后,不会有任何问题,但他现在自己都是如履薄冰,若是受封太后,即使高太后放过她,向皇后也不会放过朱妃。*l_a~n!l^a?n,g?u*o`j′i^.?c~o-m+

这时,苏轼拿着一封黄卷,走到台阶顶层的边缘,他目光如炬,扫视了四周一圈,面色一正,拿着黄卷高呼,“陛下遗诏,百官跪迎。”

“臣等接旨。”

台阶两侧的官员,尽皆跪倒在地。

周围侍卫,也迅速单膝跪地。

宫女和太监尽皆俯首,四肢着地,十分恭敬。

赵煦、向皇后以及朱妃也迅速跪下。

整个大庆殿,也只有手持圣旨的苏轼和神宗生母高太后还站立着。

苏轼没有耽搁,在众人跪下展开黄卷朗声道,“朕以凉德,缵承大统,十有八载,夙夜兢兢,图惟化理,忧勤之心,终未能弭灾沴,而敬天爱民之念,未尝少懈。”

“今遘疾弥留,殆将不起,有负先皇付托之重,深惟惭恨……”

苏轼声音明朗,穿透力极强,虽是长篇大幅,但没有一人敢发出什么响动,生怕干扰了苏轼,从而影响到大典。

“太子赵煦少而聪敏,入孝出悌,令德天成,有仁宗之风,可堪大任。”

“朕亡之后,太子继位,百官臣服,统御万民。”

话音一落,苏轼高举着黄卷,朗声高呼道,“臣恭请太子继位。”

“臣等恭请太子继位。”

苏轼话落,百官高呼。

“恭请太子继位。”

侍卫、太监以及宫女,齐声高呼,这声音山呼海啸,震耳欲聋,整个皇城宛如地震一般,在这雄浑的声浪下微微颤动。¢d·a¨n_g′y`u′e`d?u`._c¢o¢m′

“我儿登位了。”

朱妃面色通红,眼角有泪,但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我儿……要是还在,哪里会……”

向皇后瞧着前面的赵煦,心里却是满不是滋味。

“煦儿,祖母带着你登位。”

高太后面色柔和,微笑着对赵煦伸出手。

“还真是复杂的情感。”

瞧着高太后如此作为,赵煦心里有些复杂,在他的记忆中,前世他登位之时,宛如一个傀儡,根本没有任何存在感。

现在高太后这番作为,却是明晃晃的告诉世人和百官,她护持着自己。

“多谢祖母。”赵煦没有考虑太多,展颜一笑,小手拉大手,迅速起身。

呜呜——

随着高太后和赵煦一动,仪仗队众人就迅速吹动了牛角,敲响了锣鼓。

“臣等拜见官家,拜见太后。”

踏足台阶,对应台阶的官员高呼。

高太后瞧着赵煦,每一步都走得很是平稳,脚步并不急促。

赵煦却是有不同的感觉,在他帝王一世的记忆中,他登基时,百官可不是这等态度,看着他的眼神,带着漠视。

而现在有着高太后的引领,百官多了些许恭敬。

半刻钟左右,高太后带着赵煦登顶,回转身形,面对百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