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第152章完结

第152章完结

这场景在之前的《羌村》其一中已经讲解过了,但是众人百看不厌。~优+品*小-税~旺* ′追?蕞?新+璋-洁,

唐,元和年间。

这些诗元稹都是读过的,所以他脑子里其实早有了杜甫与家人重逢的画面,只是听女子说出来似乎又有不同的感受。

本来有了既有的想法之后再想改变那是很难的,但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每读一次都能有新的印象,而配上女子给出的画和乐声,那种场景就更丰富了。

元稹最近写传奇正好写到了重逢的画面,历来人们总倾向于大团圆的结局,但几乎所有的大团圆都不是真正的团圆,总会有些遗憾才能体会到真实。

所以他们作传奇也当如此。

【这一段的内容可以《羌村》联合在一起来看,本诗中描写得更为详细,若是没有切实的经历很难这么准确地描绘出来。】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我”曾经落入了胡人的手里。就是他被困在长安的那段时间。头发都已经花白了,“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过了一年多才回到这草屋,只看到妻子孩子的衣裳缝缝补补不知多少补丁。1\3·1?t`x~t?.^c+o!m¢】

【看到此情此景,“我”伤心得在松林间痛哭,哭得像是溪边的泉水也跟着呜咽。“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公元1288年,元二十五年。

关汉卿心中很少会有这样的感觉,与平日里的气愤不同。

在看到杜甫平实的诗句时,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

明明只是普通的家中场景,那杜甫是为官者,家中不该那般凄惨,比他惨的多了去了。

可是正是因为看到他这样的家庭遭受原本贫民所遭受的苦难,反而更令人心伤,这大抵就是创作之中所需要的反差。

他突然悟了。

若是只写平民百姓受苦,那只有平民百姓觉得这世道有问题。

但他若将主角放到不同的人身上,让那些贵人们也感同身受一番,说不定能慢慢改变现状。

关汉卿不敢确定能否有用,但他想一试。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看?书¨屋* ^最!辛,璋′结¨庚/鑫,快,”以前素来嫩嘟嘟的儿子, 如今脸色苍白,“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看到了他就转过身去哭,身上脏兮兮的,袜子也没穿,“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床前的两个姑娘都长高了,补过的衣服只能到膝盖,“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有海景的布因为缝补上面的波涛都扭曲得不成样子了,“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上面的图案也被颠倒地补在旧衣服上。】

【这一小段写得特别的详细、真实,从看到孩子的第一眼,然而转到孩子的反应、穿着,带着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杜甫家人们的情况。正所谓一叶知秋,从他的家人的现状,我们就能想象在那个社会环境下,大众百姓的生活。】

【而且我们要清楚的是杜甫还是个“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的官员,比他穷比他苦的还大有人在。】

清,雍正年间。

雍正一直都觉得官员不交税这事情不合适,若是能让官员也交税不仅能让国库充盈还能让百姓感觉到更多的公平,虽然也不可能完全公平,但只要给了他们这样的感觉,那社会将会更加稳定。

他想到了一个法子,可以先让官员纳税,而后提高酬劳安抚,再寻个由头降低一下,虽是麻烦了些,但当是有用。

不仅要纳税还得服役,若不想,也行,缴银免役。

【“老夫情怀恶……狼藉画眉阔。”这一段依旧是写日常与家人的相处,“我”也很穷,完全没办法改变家中的现状,但是一家人重逢总归还是很开心的。】

【因为“我”能活着回来,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见到“我”孩子们也都跟忘了饥渴似的,“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他们缠着“我”问这些日子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来扯“我”的胡子,谁又能怪他们无礼呢?“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想到在贼窝里的那段时间,“我”还巴不得他们这般闹我呢。】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刚回来大家都深感欣慰,根本没去考虑生计的事情。】

东晋。

说到此处,众人心中都不好受。

他们这一群人里也有不少人的儿子上了战场,如今生死未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