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第69章完结

第69章完结

女子说到此处突然笑了一声,似是冷笑,但她表情却没什么变化。·9¢5~k¢a\n′s^h-u^.\c!o`m′

众人都看不大明白,只能将女子笑的时刻也记下,以便之后细细探明其意。

苏轼也能记起那时的时光,那时两人都还年轻,在墙上写了不少的诗句。

【后来,在苏洵去世的前几年,苏轼做了四年的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1年,嘉佑六年,苏轼前往凤翔会路过渑池,苏辙送他到郑州,回汴京后就给他写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和子由渑池怀旧》就是此诗的和诗。】

【我们之前说过苏轼写过很多和陶诗,但其实他和苏辙的和诗也很多,并不是说所有的和诗都没他其他的诗好,至少这一首也算是精品。】

女子将诗放在巨幕上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尤其是前四句,把雪泥鸿爪比喻成人生,寓意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我们应该顺其自然,乐观一点,别想太多,我们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隐将这首诗快速地记了下来。

他越看越觉得此诗不应是女子强调之意。~微,趣,晓′税~ _毋·错`内\容~

在他看来前面四句当是写苏轼对于人生无常的迷茫,而后四句乃是对往事的追忆。

女子虽云悲情文人,但所讲之词,悲少而情多,仿佛有意为之。

看着女子扬眉浅笑的样子,李商隐又陷入了沉思。

她为何如此?

【而后面四句则是说,你看当年我们偶然留下的足迹已经没了,你还记得我们当年的艰辛吗?】

【他的大致意思就是说那些东西都没有了,珍惜现在就好了,我们都已经中了进士了,未来可期啊!】

李商隐又看了看诗句,想起苏轼为人,又觉女子所言或许没错。

旁人读了自己的诗也会有不同看法,若是能往好了想,似乎也好。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然,人,内心皆有鱼,可知心中之鱼之乐也。

【整首诗读起来节奏明快,恣意畅然,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现在我们都还在用“雪泥鸿爪”表示往事留下的痕迹。】

【接下来,我们看一首哲理意味更加明显的《题西林壁》。′丸^本*榊-戦, ?免?沸^越+犊′】

女子咯咯笑了两声,又给众人看懵了。

【这古人都喜欢在石壁上写诗,传闻李白曾经去黄鹤楼,然后诗兴大发,本来想题诗一首,谁知抬眼就看到墙壁上已经写了一首《登黄鹤楼》了,于是他就没写。】

【朋友就问他,你为啥不写啊,他说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这上面崔颢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面色僵了僵,这种话也记下来了。

女子为何而笑?

他可没胡说,这《登黄鹤楼》写得确实不错,自己再写就显得多余了。

不过再想起那般美景,确实挺想动笔。

清,乾隆年间。

乾隆还从来没有去过黄鹤楼。

崔颢这诗写得极好,他又看了许多黄鹤楼图。

心向往之。

如今见了幕中的黄鹤楼之景更想去了。

是时候微服私访了。

【可想而知,这首诗是很优秀的。】

【说起题字,我想起一个传说,传闻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杭州时,看到风景秀丽,就想在湖心亭题字刻碑,而后他大笔一挥写下两个字“虫二”。】

【家人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谢谢大家的支持。

么么~

第32章

念奴娇(小修)

清,乾隆年间。

乾隆冷笑,“朕何时题字刻碑?”

不过这个谜语于他而言,太过简单了,不就是风月无边吗?

果不其然,女子很快就说出了答案。

【大家猜得没错,正是风月无边。】

乾隆一惊,她这是在与人对话?

她不是听不到他们说话的吗?

乾隆拿着扇子朝着女子扇了扇,毫无反应。

只是做个节目效果的三月根本看不到他的动作。

【这只是个传说,这个石碑是不是乾隆立的我们已经无从知晓,说这个呢,倒也不是为了夸赞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