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幕里传出比先时更加悲戚的乐声,而在女子的旁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站在江边大石之上遥望着茫茫江水。,白`马~书-院¢ /耕¨薪¨醉\筷-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大家却似乎又都知道他在想什么。
众人都明白那个老翁就是老后的屈原,他站在汨罗江边,他是对楚国失望了,他马上就要跳下去了。
果不其然。
女子的声音幽幽响起。
【算了吧,没有人懂我,就让我永远留在这片土地吧!】
“不要!”
楚国上下许多民众都想去阻止事情的发生。
可这一切都发生在瞬息之间。
幕中老翁已经毫无留恋地跳入了滔滔江水之中,随着江水消失不见。
熊槐心中一紧,“屈卿,你可莫要想不开!”
屈原顿了一下,大声道:“大王放心,臣与楚国共存亡!”
他看着巨幕中的滔滔江水,心中竟与那老翁共情了。
若是真有那么一天,那确实是自己最好的归宿。¢白-马/书+院- \已+发,布+最′芯,蟑~洁?0?0\晓′税+旺` *追~蕞·薪~彰-踕·
他敬佩女子口中的那个自己。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
身在上郡的公子扶苏正因看了父皇给的诏书心伤,突见巨幕,一看便看到了这时。
大将军蒙恬劝慰道:“公子,古今受谗言所累者不知凡几,切莫受了奸人之计!”
说着瞪向一旁使者。
使者心中畏惧,可此次是带了命令前来,若不成功,回去必遭处罚,于是催促,“大将军慎言,汝疑上乎?”
蒙恬自是不信对方说的话,他在皇上身边多年,他不信皇上会轻易处死公子,且公子宽仁,即便有罪,也罪不至死,若要杀之,何苦等到今日,此圣旨必定有诈。
想起楚国因远贤臣亲小人而得到那样的后果,又深知公子性软,蒙恬心一横,拔剑一刀劈向使者。
血,喷溅数尺!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乌江边。
项羽眼见着自己大势已去。′如/文¢王¢ /蕪^错¢内¢容\
提刀指向汉军,大呼道:“已矣哉!吾从屈子矣!”
遂挥刀自刎。
直到闭眼那一刻,他终不明白为何当初秦可灭六国,而他称霸西楚,如今却功败垂成。
难道真是他楚国时运不济吗?③
【这就是《离骚》整首诗大概的内容,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品格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坚贞不屈的主人公形象。】
【大家也应该注意到三月在翻译时,刻意地省略了其中的很多有关香草美人的细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整首诗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香草美人意象。】
原来这时才讲那些花草和美人,是他们错怪此女了。
众人现在都已经清楚的明白屈原在此诗歌中蕴含的感情,还沉浸在那悲伤的氛围当中,又觉得这花草美人似乎也没那般重要了。
可是此女却又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真奇怪。
【《离骚》中一共提到了秋兰、江离、木兰、申椒等多种植物,其中分为两类,一类香草,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恶草。】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这其中兰芷荃蕙都是指的香草,而茅则是恶草。兰芷失去了他的芳香,荃蕙也都变成了茅草。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得出,兰芷等香草就是指的他自己,因为奸臣的陷害,他成了一个罪而流放的人,而原本充满香草也就是如他这般高洁人才的朝堂如今也全是奸佞小人。】
【我们理解了这一句,其实很多就都能同样地去理解了,再比如,“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这里就更加明显,表面看就是花椒谄媚傲慢,而茱萸也想冒充香草。但这里的花椒我们一般认为他一方面指的是奸佞小人,一方面也特指楚怀王宠臣子椒。】
早在听到三月单独把这一句拎出来的时候,子椒心里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还以为这么久没提到自己,幕中女子当是放过自己了,没想到竟在这儿提出来。
看到众人投来的目光,他扑通跪倒在上官大夫的身边。
“大王明察,臣冤枉啊!”
熊槐扶额,叹息一声,冲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一言不发。
如此子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