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延安谍影:血色宝塔山 > 第5章 烽火淬刃

第5章 烽火淬刃

在敌后建立和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主力作战,保卫家乡!”处长指着桌上简陋的地图,“组织上决定,派你到靠近黄河、首面日寇威胁的临河县去!你的任务是,协助县委,以最快速度,把当地的民兵、自卫队组织起来,整编训练,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抗日武装力量!**你要亲手把这支队伍拉起来,带好!**”

这个任命,如同惊雷!顾明远的心脏狂跳起来。让他去组织武装?首接掌握武装力量?这远远超出了他初期潜伏获取情报的预期!这意味着更深地卷入边区核心工作,意味着更大的信任,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暴露风险!

“顾明远同志,”刘长海接口道,语气带着信任和期待,“你在训练科的工作,大家都看在眼里。你有文化,懂军事,懂组织,更难得的是有股子韧劲,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临河县位置紧要,情况复杂,急需像你这样有能力、有热情的干部!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也是考验!你有没有信心?”

“有!”顾明远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斩钉截铁地回答,脸上瞬间涌起激动和“使命感”交织的红晕,“感谢组织的信任!明远一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人在阵地在!”他的回答铿锵有力,完全符合一个热血青年临危受命时应有的反应。^k_a!n¨s\h?u\z¢h¨u-s/h.o,u~.*c′o^m?

走出处长窑洞,深秋的阳光有些刺眼。顾明远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都带着硝烟的味道。军统密令中“关注中共武装发展”、“限制其势力扩张”的冰冷字眼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但立刻被临行前赵振山用力握着他的手说“好好干!多杀鬼子!”的嘱托,被刘长海那充满信任的眼神,被院子里战士们投来的敬佩目光所覆盖。

**亲手建立一支抗日武装……** 这个念头本身,就带着一种难以抗拒的、属于军人的热血和豪情。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带领队伍在敌后驰骋、打击日寇的场景。这与他内心深处那份被卢沟桥炮火点燃的民族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振。他甚至暂时忘记了“南海”的身份,被一种纯粹的、想要在这民族危亡之际有所作为的冲动所驱使。

他迅速收拾了简单的行装——一套换洗的灰色军装(打着补丁),一条薄棉被,一支边区自造的“老套筒”步枪和几发子弹,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铅笔。在出发前夜,他利用最后的机会,发出了潜伏临河前的最后一份密报:

> **“南海”启程临河,受命组建地方抗日武装。此乃深入核心、掌握兵权之良机。将密切监控其武装规模、组织架构、武器来源及与八路军主力协同方式。伺机而动,不负使命。**

电文发出,他感到一丝异样。这封密报的内容,依旧围绕着军统的核心关切(监控、限制),但字里行间,似乎少了以往那种冰冷的精确,多了一丝……他自己也说不清的、对即将掌握“兵权”的隐隐兴奋?他摇摇头,将这归结为即将面对新挑战的激动。

---

**就在顾明远踌躇满志(或者说,带着复杂心情)奔赴临河县,准备大展拳脚之际,“利刃”深处的窑洞里,林岚正面临着一个重大突破。**

西安事变后巨大的工作压力稍有缓解,林岚立刻将精力重新投入到对三岔口破坏案和重点人员(尤其是顾明远)的深入排查中。王铁柱按照她的指示,持续秘密观察顾明远,但并未发现明显异常。顾明远在卢沟桥事变后的表现同样“无可挑剔”——愤怒、积极、主动请战,完全符合一个爱国青年的标准。

然而,林岚心中的疑虑从未消除。她深知,越是高明的潜伏者,越懂得在关键时刻表演得无懈可击。她将突破口,再次聚焦在顾明远那份无法核实的“上海警察局经历”上。既然官方渠道难以查证,那就另辟蹊径。

她想到了一个人——老秦。老秦是政治保卫局里一个不起眼的老同志,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沉默寡言。他并非一线锄奸队员,主要负责一些后勤和档案管理。但林岚知道,老秦是地道的老上海,年轻时就在上海滩混迹,三教九流都接触过,后来才投身革命。他对旧上海警察系统的那点门道,或许比官方档案更清楚。

在一个傍晚,林岚拿着顾明远的档案,找到了正在整理旧文件的老秦。窑洞里弥漫着陈年纸张和灰尘的味道。

“秦师傅,打扰您一下。”林岚态度很客气,“有个人,想请您帮忙回忆回忆。”

老秦推了推老花镜,抬起浑浊的眼睛:“谁啊?林组长你说。”

“这个人叫顾明远,”林岚将档案翻到关键页,指着上面的信息,“档案上写,民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