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长江,奔流东去。*x~z?h+a-i!s+h,u!.~c¨o_m-
孙桓与周循的船队,在顺流疾驰数日后,也终于顺利抵达了京口。
京口城矗立于长江南岸,扼守着大江与江南运河的交汇咽喉。
江面在此处收束,对岸便是广陵郡治所,直线距离不过十里之遥,正是渡江北伐最便捷的跳板。
放眼望去,江面上樯橹如林,码头繁忙,大小战船与运输船井然有序地停泊或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水汽、桐油和铁锈混合的气息。
这里是江东北部防线的核心,更是日后江东北伐中原的重要基地,每一块砖石似乎都浸透着兵戈之气。
船队刚靠近京口水域,立刻便被数艘巡弋的广陵军快船拦住。
船上士卒盔甲鲜明,刀枪在手,警惕地注视着这支规模不小的“商船”队。
“来者何人?报上名号!”
广陵军校尉高声喝问。
孙桓立于船头,朗声回应:
“我乃武卫都尉孙桓!携周府公子周循,特来拜会承烈校尉孙韶将军!速去通报!”
“孙都尉?周公子?”
校尉闻言,脸上警惕稍减,多了几分恭敬。
孙桓的宗室身份和孙韶的关系在军中并非秘密,而周家公子更是名声在外。
“请稍候,容卑职通禀!”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t*i^a\n*l,a,i.s,k/.?c.o?m¢
很快,一艘更大的引航船驶来,引领着孙桓和周循的船队在京口码头一处较为僻静的泊位靠岸。
岸上已有广陵军士卒列队等候。
“都尉,周公子。”
一名军官上前行礼。
“孙将军有令,请二位将军入城相见。随行部曲与船只,暂留码头听候安排。”
孙桓与周循对视一眼,知道这是规矩。
二人只带了数名贴身亲卫,在广陵军引导下,离开喧嚣的码头,穿过京口坚固的城门,直奔城中的将军府邸。
将军府门前,一名三旬左右的将领早已等候。
他身材魁梧挺拔,面容刚毅,双目炯炯有神,身着精良的校尉甲胄,腰间佩刀,自有一股剽悍之气。
此人正是广陵守将、承烈校尉——孙韶,孙公礼!
孙韶的目光首先落在周循身上,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大步上前抱拳:
“道遵贤弟!久违了!今日何风把你吹来我这京口营寨了?”
他的声音洪亮,透着军人的豪迈。
周循含笑回礼:
“公礼兄风采依旧!循此番是陪我家兄长前来拜会。”
“你家兄长?”
孙韶目光微转,这才真正落在周循身旁的孙桓身上。′2*c′y/x~s\w/.?o`r*g_
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更加热切,甚至带上了几分亲昵。
只见孙韶大步上前,伸出有力的双臂,在孙桓反应过来之前,便给了他一个结结实实的熊抱!
“叔武!哈哈,好小子!几年不见,长得越发英武了!”
孙韶用力拍打着孙桓的后背,那力道让孙桓都感觉有些气闷,却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堂兄毫不作伪的热情。
堂兄……孙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虽然他与这位镇守北疆的堂兄接触不多,但血脉相连的亲情和孙韶毫不掩饰的亲近与关注,让他瞬间放松了不少。
孙桓用力回抱了一下孙韶:
“公礼堂兄!桓……甚是想念!”
寒暄过后,孙韶一手拉着孙桓,一手虚引周循:
“走!进去说话!外面风大!”
说着,他豪爽地将二人引入将军府。
府内陈设简单粗犷,带着浓厚的军旅气息。
三人穿过庭院,径直来到议事厅。
厅内墙上挂着江北地图,案几上堆着些军报文书。
孙韶屏退左右,只留心腹亲兵守在厅外。
落座后,侍从奉上热茶。
孙韶端起茶碗,目光炯炯地看向孙桓,开门见山:
“叔武,道遵贤弟说你如今是他义兄了?好!都是自家人!说吧,不在武昌待着,也不跟着吕都督去‘办大事’,怎么突然跑到我这江北前线来了?还带了这么多人船?”
他语气随意,但眼神却带着审视和关切。
孙桓深吸一口气。
面对这位豪爽又精明的堂兄,他决定不再拐弯抹角。
孙桓将茶碗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