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机会。万一有的孩子有资质呢?”
徐砚佩服柳清的思想,要知道四大书院都是对权贵子弟开门的。
像那些平民百姓,都是接受个秀才教书。
资源比不上这些人,他们当中的有努力的,有上等资质的,都会被埋没在其中。
梁国科举制度,所有正经户籍都可以参加科考。
但没有考虑到,不同阶层的人,他们的资源不同。
“那这段时间,我就搬回侯府去住好了。”
柳含香见他没有疑议,从身后拿出一本书来。
“这是我爹对你读的那本策论的笔记,你自己拿去看吧。”
听到是柳清的笔记,徐砚迫不及待接过来。
“太感谢你了,老师的笔记可是难求啊。”
看他乐的不知道东南西北的模样,柳含香心里偷笑。
“那不打扰你了,要是考不上,你可得给我付钱,不然白给你看了。”
“那当然!”
徐砚当天收拾了东西回了侯府。
听说徐砚回来,柳氏立马起了心思。
“你说,徐砚好端端的回来,是不是岳麓书院不要他了?”
徐幽放下书本,有些无语,“娘,你管这个做什么?当下要紧的是秋试,这个节骨眼上别去惹徐砚。”
但是柳氏不以为意,“那又怎么样?人人都夸赞他浪子回头,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
她眼神鄙夷,嘴巴里词也沾染了恶毒。
徐砚摇摇头,“娘,我还要秋试,你别在这烦我了。”
“行,儿啊,你努力,争取打压下徐砚。”
柳氏过完了嘴瘾,拿着瓜子离开了。
屋里的徐砚却完全没了读书的心思。
他现在被柳氏的话搅得心烦意乱,内心一股烦闷。
甚至压力要比之前还要大。
眼前的书本也看不进去,他支着头随后躺下,吩咐外面的小厮。
“看好,有人过来,特别是我娘,立马通传。”
小厮唯唯诺诺,“是,少爷。”
永安侯府的前厅里,徐砚一家其乐融融的在一起说话。
这次徐砚回来,主母心里高兴。
柳氏则偷偷摸摸的过来,在外面偷听里面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