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好奇心重,还特意凑过去研究了一番,算是把里头的门道给摸了个七七八八。
跟老式灶台比,这省柴炉的灶门、灶膛都改小了,还加装了炉箅,通风也更讲究,能让柴火烧得更旺。
除此之外,人家还加了保温层和聚火圈,能让热气在灶膛里头多转悠几圈,热量也就没那么容易跑掉。
那炉箅子更是设计得巧妙,柴火灰能直接漏下去,保证灶膛里头通风顺畅。
苏阳琢磨着,干脆把自家那单灶口改成双灶口。
前面的锅炒菜做饭,后面的锅专门烧热水。
这样一来,炒菜做饭的余温就能把热水烧得热乎乎的。
特别是寒冬腊月,洗脸洗脚啥的,直接就能用上热水,多方便!
他还打算把烟囱给加高,让灶膛里的空气更流通。
等几个小子连跑带颠地找来几口破缸,又吭哧吭哧地挖回沙子,苏阳就带着他们,直奔路旭东家。
从他家搬回来一堆大土砖。
这些土砖本来是路旭东的老爹准备来年开春盖新房用的,这下可好,全都被苏阳给“征用”了。
当然,苏阳可不是那种占便宜没够的人,白拿人东西的事儿,他干不出来。
给钱吧,路旭东死活不要,最后苏阳没辙,只好送了些粮食过去。
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跟苏阳打交道,咱可不能亏待别人。
苏阳的好名声就是这么来的。
为了一点小便宜跟人斤斤计较,犯不上。
为了往后能过上舒坦日子,更为了自己跟林绮娘的健康,苏阳下定决心,不仅要改灶,还要在睡觉的屋里盘一铺暖榻。
在这缺衣少食的晋朝,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不小心就得冻出个好歹来。
自从穿越到这鬼地方,苏阳就发现,青龙村的村民们居然都不睡暖榻,全都是硬邦邦的木板床。
估摸着是因为村子旁边就是麻山,旁的不多,就是木头多。
古代为啥人均寿命那么短?
还不是因为日子过得太糙。
大冬天的,屋里冷得跟冰窖似的,感冒发烧那是家常便饭。
一旦烧得厉害了,又没有药,就只能硬挺着。
两辈子加一起,苏阳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人,他很清楚盘炕的重要性。
“都别傻站着了,赶紧过来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一听要开饭,几个小子立马来了精神,一个个眼睛瞪得溜圆。
中午有肉吃!
还不是以前吃的那种下水货,这可是纯正的大腿肉!
在凤子楼的时候,石头他们几个可是亲眼瞧见了苏阳做的那盘子回锅肉。
那色泽,那香味,啧啧,馋得他们直流口水。
直到现在,那股子香味儿还一个劲儿地往他们鼻子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