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263章 基础科学

第263章 基础科学

壤的改造。虞国社会对“实用”的推崇、对“理论”的轻视,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朱昭熙采取了各种措施:

她下令修改科学院的成果评审标准,对基础理论研究的权重提升至40%(原为10%)。即便某些研究短期内无实用价值,只要在理论构建上有突破,也可获得高额奖励。

朱昭熙亲自撰写科普文章,在《坤泽日报》开设“科学杂谈”专栏。她用通俗语言解释“为什么苹果会落地”“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将基础科学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的疑问。

同时,虞国各地设立“科学展览馆”,通过实物演示(如静电起电机、简单的化学反应)吸引民众关注,试图将“探究原理”变为社会风尚。

朱昭熙的目标远超技术层面。她清楚,大明联邦各国虽同源于大明文化,但随着时间推移,地缘环境、发展路径的差异必然导致亚文化的分化。她为虞国规划的,是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根基。

严肃的求知态度,强调逻辑严谨与实证检验,反对模糊的经验主义;活泼的创新氛围:鼓励质疑与探索,允许“无用”的理论研究存在;注重底层逻辑:要求技术发展必须有理论支撑,而非单纯的经验迭代。

这种文化奠基在短期内难以见效。虞国的工匠们仍习惯按“老方子”锻造兵器,学者们对抽象的数学符号充满排斥,甚至连皇家科学院的研究员们也时常在“理论推导”与“经验试错”之间摇摆。

但朱昭熙坚信,只要教育体系持续输出科学思维,只要教材始终传递“基础科学是技术之母”的理念,虞国终将形成独特的科学文化基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