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封地,是宁国土坯现在的发展限制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他也很眼馋原倭国的土地,这不输于现在宁国的土地面积如果发展好了,那等于宁国的综合国力是现在的两倍。
“武洲现在的土地,我们宁国和虞国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势力划分的打算。”朱奠培取出一卷标有红线的地图,“宁国的土地主要是分在了西武洲这片。”说着朱奠培把初步的势力范围划分指了出来。朱云瑗的目光在地图上逡巡。英伦三岛是她的底线,她相信以倭国四岛换取英伦三岛是完全可行的,可太平洋的那些岛屿不能白送给宁国,这些岛屿不仅仅是土地面积的价值,还有这战略位置的价值,这些价值都要折成土地和宁国交换的。经过初步的商议,从布鲁塞尔到波恩再到汉堡一线都划归给夏国,这意味着夏国若能掌控此地,将直接插入西欧平原腹地,让夏国不仅仅只是一个岛国,而是一个有大陆有海岛的海洋国家。这么好的战略价值的土地,自然不是没有其他条件,说着朱奠培提出了自己的目的“其一,夏国在南武洲的分封配额,需要尽数转予宁国。六大强国虽然将南武洲划予中小藩国,但实际管控仍然需要驻军与资源投入。宁国需要接收夏国的土地配额,在伊比利亚与亚平宁建立前哨。”他语气沉稳,“其二,与大国、小国沟通的利益置换成本,由宁国承担。但夏国需在联邦会议上,就宁国在太平洋的航运权问题表态支持。”这是笔划算的交易。朱云瑗心中盘算:夏国如果迁到武洲,那么最好是土地都能连成一片,南武洲的土地配额作为交换并不算什么。至于航运权,夏国西迁后,太平洋岛屿的控制权本就需移交,顺水推舟便能换取实在利益。“宁国能确保交易达成?”朱云瑗追问。她清楚,六大强国对武洲封地的分配早已暗箱操作,夏国作为中小藩国,若想染指西武洲核心区,必遭明国、扬国等势力的阻挠。“虞国陛下与云瑗陛下的亲缘,便是最大的筹码。”朱奠培微微一笑,“何况,宁国可与虞国达成协议——夏国西迁后,太平洋岛屿转交宁国,既能制衡洪州共和国、扬国以及越国,也能能为各国在太平洋提供更好的保障。这样我们这些国家不还是处于一个战略平衡的状态,大家未必会那么在意你们夏国迁移和宁国的扩张。”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明国与扬国,宁国可在技术共享上做出让步,换取他们对夏国封地的默认。”接下来的两个时辰,二人就土地交割的具体边界、人口迁移的时间节点、技术资源的交接清单等细节展开磋商。朱云瑗坚持要将汉堡纳入封地范围,以控制易北河入海口;朱奠培则要求夏国在西迁后,需向宁国开放所有港口设施。最终,双方达成初步意向:宁国将英伦三岛、布鲁塞尔-波恩-汉堡一线的西武洲封地划予夏国,总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夏国将太平洋岛屿(含倭国列岛)及南武洲分封配额转予宁国。夏国西迁时,需带走至少280万青壮人口及相应技术工匠,宁国为其提供部分运输船只与安置资金。夏国在联邦会议上支持宁国的航运权主张;宁国负责协调六大强国,确保夏国封地的合法性,并承担与中小藩国谈判的利益支出。协议草签后,朱奠培与朱云瑗分别开始行动。朱奠培连夜拜访虞国驻玄中城的代表,以“制衡明国、拓展商路”为由,阐述夏宁密约的利好;朱云瑗则前去会见中小藩国皇帝,以宁国的技术交换为筹码,换取他们对夏国西迁的默许。在玄中城的各处都在吵吵嚷嚷商量着武洲那片新的被打下来的大陆的利用的时候,宁国皇帝朱奠培的车驾已在暮色中驶入城门。作为六大强国里疆域相对狭小的一方,宁国长期困守吕宋群岛,虽凭科技的优势跻身强国之列,却始终受限于地理屏障。当朱云瑗的密信送达朱奠培的手中的时候,朱奠培顿时如同吵到了知己,大明联邦的很多国家都蜗居在南洋当中,就算是宁国这个大国想要发展壮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跳出条条框框,下定大决心,以大气魄来举国搬迁,这毫无疑问是个好办法。抵达玄中城次日,朱奠培未作休整,便径直前往朱云瑗的行馆。行馆内陈设简约,二人分坐案几两侧,侍从奉上清茶后便退至门外。两人一阵寒暄过后,话题终于来到了朱云瑗密信当中所说的话题。“云瑗你的提议,确实让我很心动,毕竟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算是心知肚明,你夹在这里面确实有些难做,跳出藩篱也是个好想法,对于我也好,对于宁国也好,都算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当然了,这其中的细节还需要我们两个国家细细谋划才是。”朱云瑗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这是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