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笔蘸墨,在黄绢上写下:"臣石达开叩请天王圣安,天京危急,臣本应即刻回援,然皖北清妖未靖,若仓促撤军,恐前功尽弃。请容臣先破多隆阿部,再..."
写到这里,他忽然停笔,将绢纸揉成一团。"不,这样写。"他重新铺开一张纸,"臣石达开领旨。然军中粮草不继,需时日筹措,请天王再坚守半月。"
信使带着回信和金牌离去后,石达开立即召集众将:"传令三军,即刻准备拔营,但不是回天京,我们北上庐州!"
众将愕然,张遂谋最先反应过来:"翼王是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京已成死地,"石达开目光炯炯,"洪秀全沉迷女色宗教,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立志推翻清廷的天王。我们要开辟新的根据地,真正实现'天下太平'的理想!"
就在石达开大军开拔的第三天,第二道金牌追到了安庆,这次的使者是洪秀全的贴身侍卫林启荣。
他带来了更加恳切的诏书:"...朕日夜祷告天父,得蒙启示:义王乃天父赐朕之臂膀。前事皆朕之过,望义王念及天国大业,速速回京..."
石达开在行军途中接见了林启荣,听完诏书内容,他沉默良久,问道:"天王近日饮食如何?"
林启荣一愣,随即明白石达开想问什么:"天王...每日只进一餐粗粮,余皆分给守城将士。但..."他压低声音,"洪仁发等人仍私藏酒肉,天王似乎...并不知情。"
石达开冷笑一声:"你回去告诉天王,就说我军已与多隆阿部交战,待取胜后即刻回援。"
送走林启荣,石达开对张遂谋道:"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第三道金牌到来前渡过巢湖。"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洪秀全的金牌诏书如雪片般追着石达开的行军路线而来。
第三道金牌由天京城防副将李秀成护送,不仅重申"义王"封号,还许诺"共享江山";
第四道金牌则带来了洪秀全亲笔所绘的"天父启示图",画中洪秀全与石达开并肩立于云端;第五道金牌更是附上了天王府库的珍宝清单,声称"任义王取用"...。
每一道金牌到来,石达开都以"战事紧急粮草未齐"等理由婉拒,听召不听调,同时加快行军速度,离天京越来越远。
第十一道金牌送达时,石达开的大军已抵达鄂皖交界。
这次的使者非同寻常——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他带来了一个雕龙画凤的紫檀木盒。
"义王,"洪仁玕跪地奉上木盒,"天王有言:若义王仍不放心,可先观此盒中之物,再定行止。"
石达开示意亲兵接过木盒,在众将注视下缓缓打开。盒中红绸衬底上,赫然放着一方玉玺——太平天国的传国玉玺!
"这..."曾锦谦惊呼,"天王竟将国玺都..."
石达开却面色凝重。他拿起玉玺仔细端详,突然冷笑:"假的。"
"什么?"众将愕然。
"边缘的龙纹少了一爪,"石达开指着玉玺一角,"真玺此处应有五爪,这个只有四爪。天王在试探我。"
洪仁玕闻言,面色大变,伏地不敢抬头。
石达开长叹一声:"仁玕,你回去告诉天王:石达开生是天国人,死是天国鬼。但天京已成死地,我不会回去送死,也不会看着数万将士白白牺牲,若天王真信天父,就该放弃天京,与我等会师北上!"
就在洪仁玕带着石达开的回信离开后的第七天,第十二道金牌追到了石达开驻扎的英山县城。
这次的使者阵容空前盛大——三百人的仪仗队,高举黄龙旗,鸣锣开道。诏书被装在一个纯金打造的匣子中,由天京丞相蒙得恩亲自护送。
"义王千岁!"蒙得恩跪在县衙大堂,老泪纵横,"天王已下罪己诏,将洪仁发、洪仁达下狱待审。
天京...天京真的撑不住了!清妖已轰塌朝阳门一段城墙,城中易子而食啊!天王说...说若义王不归,他唯有以死殉国..."
石达开背对众人站在堂前,双手紧握成拳,张遂谋悄声道:"翼王,此乃苦肉计。洪仁发、洪仁达乃天王至亲,岂会..."
石达开抬手制止他,转身问道:"蒙丞相,天王近日可还做梦?"
蒙得恩一怔,随即明白这是问洪秀全是否还有"天父启示",忙道:"天王...已多日未得启示,日夜在真神台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