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得像撒欢的小鹿,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他们来自不同的村子,彼此之间偶尔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起争执。
这不,东村的狗蛋瞧见西村的柱子手里拿着一个漂亮的弹弓,心里一痒,伸手就想去抢。柱子自然不肯,两人瞬间扭打在一起。狗蛋身强力壮,没几下就把柱子打得哭哭啼啼。柱子哭着跑回去找同村的小伙伴告状,西村的孩子们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呼啦啦一群人跑来找狗蛋算账。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推推搡搡,乱成了一锅粥,清脆的哭喊声和吵闹声在空气中回荡。
女兵连人数众多,占到了集结人数的一半还多——男人们不是参加了八路军,就是加入了县大队区小队,村里就剩下这些妇女了,唉!
她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话题从七大姑八大姨,到家里的陈谷子烂芝麻,无所不有。说到高兴处,一个个眉飞色舞,唾沫横飞,时不时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给这热闹的场景又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老人团也不甘示弱,不但全员按时集结,还时刻惦记着手里的活计。他们有的拿着编草鞋的草绳,手指灵活地穿梭其中,不一会儿,一双双结实的草鞋就在他们手中成型;有的带着编织筐,一边唠着村里的家长里短,一边手脚麻利地编织着。
整个赵家峪,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热气腾腾、生机勃勃的景象。
……
在独立团留守人员看来,眼前这两千多号热热闹闹的人群,互不统属,号令不一,自由散漫,一大堆的麻烦事儿,简首头都要大了!
但是,在小七看来,可不是什么麻烦事儿,而是一场盛大的狂欢。
在这个十岁孩子的心中,人越多就越好玩,越有意思。
要玩,就玩个大的!
于是,在独立团留守人员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呆头呆脑呆若木鸡的围观下,小七宣布成立了独立旅!
任命绝世无双无人能比英明神武美丽漂亮的总部总教官小七同志兼任独立旅旅长!
……
老王头好半天都没能把烟袋塞到自己的嘴里。
旅一级的建制,那得上报总部,上报延安才行,而且还要得到蒋光头的认可啊!
就是团,营一级的建制,也要得到总部的批准啊!
八路军到目前一共才有两个师西个旅!
就这,就这,独立旅就成立了?!
小七雷厉风行!
先是根据人员数量和特点,划分出三个团,九个营,三十多个连。
划分完毕,小七又迅速任命起各级职务,赵铁柱为副旅长,老王头则成了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近卫排那些平日里跟着他的战士,被他一一安排到各个重要岗位,分别担任团长、营长、连长等职务。
留守的文员和部分后勤人员,也都被委以重任,担任团政委、营教导员、连指导员。
就连县大队区小队的人,也都纷纷担任了班长、排长、副连长、副营长,甚至副团长等他们以往想都不敢想的“高官”。
众人听到任命,也不管这个“独立旅”到底是怎么来的了,一个个激动得鼻涕泡都冒出来了,欢呼声此起彼伏,哈哈哈,祖坟冒青烟了。
到了这个时候,老王头就是想压也压不住了,“独立旅”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小七“首长”的带领下,一路狂奔……
接着,小七又马不停蹄地开始重新划分营地。
各团各营在她的指挥下,迅速按照建制划分了不同的区域。
各个团营连有序地前往各自的营地。山坡上,田边,小树林,都被他规划得井井有条。原本混乱的搭建场景,在小七看似小孩子过家家的指挥下,居然变得整齐有序。
可大家伙还没高兴多久,难题就接踵而至。
最棘手的就是粮食不够,物资匮乏,枪械更是几乎没有。
面对这些难题,小七小手一挥,脸上满是自信,满不在乎地表示这都不是事儿。
小七很快就拿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一个字:借!
不管是新一团还是新二团,哪怕是不太熟的队伍,甚至是上级,都去借。咱小七打欠条,利息丰厚!
就这样,一场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在八路军军史,乃至建国史上都浓墨重彩、意义深远的“赵家峪大练兵”,在小七的努力下,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第一堂课,小七决定让大家学习上级的重要论断和指示:小七是个好同志!能背,能写的,奖励一个大白面馒头,学不会的,伙食减半!
第二堂课,学习八路军的重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