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共和国刑侦要案全纪录 > 一个木匠的梦海摄心局

一个木匠的梦海摄心局

2.2 亿多元。同时,他在材料采购环节也大做文章,拖欠大同水泥厂等 20 家材料供应单位 950 万元的货款。

在与这些企业的周旋过程中,王细牛展现出了他高超的心理操控技巧。他深谙“梦海摄心局”的精髓,将其运用得淋漓尽致。

首先,王细牛擅长描绘项目的美好前景,用生动而诱人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无限可能的画卷。他详细描述了项目的创新理念、广阔市场和巨大潜力,让企业负责人对未来的巨额利润充满了期待。这种美好的愿景如同一道明亮的光芒,吸引着他们不断靠近,却忽略了其中可能隐藏的风险和陷阱。

其次,王细牛巧妙地利用了企业负责人对政府背景的信任。他编造出各种与政府相关的背景故事和合作关系,让他们相信这个项目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和认可。这种对权威的依赖使得企业负责人在决策时更加倾向于相信王细牛,而忽视了对项目本身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此外,王细牛还精准地把握了企业负责人害怕错过商机的心理。他不断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和竞争的激烈程度,让他们产生一种如果不尽快参与项目就会被淘汰出局的危机感。在这种压力下,企业负责人往往会仓促做出决策,而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

即使在过程中部分企业负责人对某些不合理之处产生过怀疑,王细牛也能够凭借他的巧言哄骗和“海梦射心局”的强大心理暗示来化解危机。他善于用看似合理的解释来掩盖问题,或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企业负责人的关注点偏离关键问题。同时,他还会利用一些小恩小惠来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和优待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项目的信任。

就这样,在王细牛的精心布局下,这些企业负责人如同被催眠一般,一步步陷入了他设下的骗局。他们不断投入更多的资金,幻想着项目成功后的丰厚回报,却浑然不觉自己己经越陷越深,最终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

随着王细牛在宁夏和呼和浩特的诈骗行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受害者选择报案,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对王细牛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专案组凭借专业的侦查手段,抽丝剥茧,顺着资金流向,成功找到了王细牛隐藏财富的多个账户;通过对其社交网络和日常活动的细致排查,掌握了大量其实施诈骗的关键证据。

面对警方的步步紧逼,王细牛意识到自己的罪行即将败露,顿时慌了手脚。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开始秘密与境外企业协商转让经营公司股权,并紧急办理全家移民加拿大手续,妄图套取资金后逃往国外,逃避法律制裁。同时,为了掩盖犯罪事实,他疯狂地转移、隐匿、销毁公司财会账目、文件资料、电脑硬盘等关键证据,还将公司大额资金由呼和浩特市转往北京市的个人账户。

然而,正义的天网己经张开,公安部首接介入案件侦办,对王细牛实施严密监控。2006 年 12 月 31 日,内蒙古警方在公安部的首接指挥下,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王细牛立案侦查,并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发出预警通报。

恰在此时,呼和浩特市政府要给王细牛的公司拨 3000 万元补偿金。为了防止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警方果断决定提前抓捕主要犯罪嫌疑人。由于警方行动迅速、部署周密,王细牛从深圳定做的准备在呼和浩特市进行非法集资的 3 万张贵宾卡被成功缴获。据估算,这些贵宾卡一旦售出,老百姓的十几亿元血汗钱将落入王细牛之手。

即便如此,除去施工企业、材料商和政府的被骗资金,以及拖欠数百名农民工一年的工资,仍有百余名呼和浩特市民的 8000 多万元资金被王细牛非法吸收。在宁夏,他更是向 5000 余名自然人非法募集资金,金额高达 3.24 亿元。

最终,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经过严谨的审理,二审宣判王细牛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个曾经凭借“海梦射心局”肆意操控他人命运、疯狂敛财的恶魔,终于为自己的贪婪和罪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王细牛的覆灭,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不可侵犯,也为世人敲响了警钟:任何试图以欺诈手段获取财富的行为,都必将在正义的审判下无所遁形,受到应有的惩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