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这是筑墙,还是熬八宝粥?
很快。
武长风带着母亲霍氏和郑秀娘赶到水田附近。
牛和种子已经分下去。
土地也翻新完毕。
新堡第一年种植屯田,便组织盛大的春耕仪式。
虽然春耕已经有点晚了……
但对于新堡而言,一点都不晚。
甚至希望之种,更加炽烈。
“武大人回来了!”
“这是……老夫人?吧?您慢点,我搀扶着您。”
“见过老夫人!”
“瞧瞧郑秀娘夫人,长的真是秀灵呀,配得上咱们的武总旗。”
……
一众人连接向着霍氏和郑秀娘问好。
他们早就打听到,这两位可是武总旗唯二亲人,见到她们,形同见到武长风。
自然相当热情,争先恐后问好,刷一刷存在感。
霍氏满脸堆笑,频频和军户们打招呼,聊家常。
郑秀娘则站在武长风身侧,好奇的观望一众人。
心中暗暗吃惊。
这么多人都归武哥哥管呀?
好厉害!
此时,河渠己是搭建好一个茅草厂,武长风还花了十两银子,从城内请来一个戏班一路擂鼓鸣锣,吹吹打打,并让众人抬着纸扎的春牛、犁具等,由新堡内一直迎至茅草厂内。
沿途众军户们鸣放鞭炮,将米、黄豆等抛向纸扎的耕牛,表示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纸扎等春牛抬到茅草厂后,武长风焚香祀奠皇天厚土,领头三伏三拜,众军户们跟随在后依礼参拜。
祭奠完天地神祈后,武长风亲自扶犁,演试用牛犁田,以示开始春耕,围观的军户们吆喝声响彻云霄。
武长风有种奇异的感觉,像是老干部下乡……
最后又将纸扎的春牛抬起游了新堡内外几圈后,将这纸扎的春牛烧掉,春耕仪式才结束。
从这天起,新堡紧张的春耕便是开始,田间地头到处响起了军户们耕种的快乐歌谣:“秋耕深,春耕浅。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耕好耙好,光长庄稼不长草。庄稼不认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
武长风指使几个军户,将杂交水稻都移植到水田内。
霍氏还想亲自种,对别人不放心,但被武长风拦下来。
怎么还改不掉看见种田就手痒痒的毛病了呢。
水稻种植速度不慢。
半个小天就完事。
带着霍氏和郑秀娘在新堡转了一圈。
霍氏直心疼,这乱糟糟的地方,真心没家中舒坦干净。
武长风解释,这只是暂时的,一旦建成,不比家中差。
随后三人又去了一趟城内。
买了一些生活物质,布匹之类的送回家。
武长风给郑秀娘留下一箱可乐,还有口香糖之类的小吃食。
家中的粗盐可换成含典精盐。
当然,也留下一个信号弹,并教会郑秀娘如何使用。
万一出什么意外,武长风可以在半刻钟骑马赶来。
……
这几天熊冶到处紧张地督促军户们干活,抓紧时间种植,后续还有新堡的活要干。
现在的武长风,还没有养脱产的军人。
当然他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不过如果要脱产养一队战兵,每月至少要给他们粮米一石,这样才能弥补他们家内丁口带来的损失,还有各人的兵器盔甲马匹豆料等,种种算下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他开始怀念剿匪的日子了……
耕种时节,新堡军户在紧张耕作同时,武长风也是回家帮忙了几天。
眼下的冬小麦已是开始返青拔节,正是追肥除草关键,人说春雨“贵如油”,和往年一样,今年宣府各地雨水仍是不多,还需浇水。
好在武家的地头已经打了灌井,再加上张衡,熊冶等几个壮汉的帮忙,武家那几十亩地,轻轻松松很快就完成了。
根本无需霍氏与郑秀娘两个妇人下田帮忙。
此外武长风年初还在冷水河西岸买了二十亩荒地,不过武长风暂时还是让那些土地荒废在那,等以后土地与人口多了,再考虑在那儿建一个庄田吧。
不是武长风活成李大勇的样子,而是他们非得自告奋勇过来帮忙,拦不住啊。
特别是熊冶,做事那叫一个积极。
武长风总感觉他有什么事,不由得叫住他:“来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