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奏疏,皆为密报。
一封来自并州边关,另一封则来自大魏的国都洛阳。
阐述的意思,也并不复杂。
基本就是,夏侯玄打算引关外鲜卑番兵入境。结果报知王凌,引得王林震怒。借此大骂,引得曹羲不满。曹魏朝廷,因而如今祸起萧墙。曹羲暗中一封书信送到鲜卑国王柯比能处,结果柯比能大怒,反攻曹魏并州边关。
原本应该是相助王凌共同抵御自己的军马,如今反而成为了掣肘王凌,攻袭他并州的存在。
读完奏疏,李牧不觉愣住。
良久,突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时值此时,心腹大将龙曌、胡汉悉数在旁。除了二人以外,作为羌人首领,感念蜀汉多年恩德一并从大漠随同出征的迷当,亦同在大帐之中。
“大司马,眼下我军困顿,正无良计可解。因何看罢书信,居然这般开心?”
闻听三人不解询问,李牧也不废话。
当即拿起两份机密奏疏,朝着他们递了过去。三人见此,急忙恭敬接过。纷纷传阅之下,亦不觉为之震惊。
“似如此,曹魏内廷,如今乱矣。”
“谁说不是。”
李牧收起大笑,目光一转,此时满脸尽是讥讽。
“我本以为,曹魏内廷,自从曹睿临终前肃清朝中逆党,如今己然太平。却不成想,即便时过境迁,亦如当年无二。今丞相夏侯玄为防士族作乱,昏庸决策引得王凌激怒。朝中曹氏兄弟二人,更多王凌暗中下手,不顾时势。似如这般尔虞我诈,又岂能成就大事,退我蜀汉大军?”
“大司马,说得是啊。”
闻言,三人这才不禁开怀大笑。
反观李牧,眼眸微眯,用手不断摸着下巴。对于突发情况,己经开始在心底暗暗盘算。
见此,龙曌率先出班。
“大司马,今鲜卑谋变,并州边关告急。时值此时,王凌那老匹夫闻讯,定然会亲自率军前往平乱。似此,我军机会来矣。今末将请命,领一军翻吕梁山,突袭太原郡晋阳。如若不胜,甘当军令。”
“大司马大人,我等亦请命。”
说着,迷当与胡汉,亦都站了出来。
见此,李牧颇感欣慰。然而面对他们的主动请缨,却嗤笑着摆了摆手。
“三位将军,勇气可嘉,然不知用谋啊。”
“用谋?”
闻言,三人不觉面面相觑。
他们不了解,时值此时,还需要什么谋略。趁着王凌内乱,突袭下手首取并州攻克太原郡,岂非就是最切合时宜的谋略么?
然而,抛开迷当刚刚率军加入不提。
胡汉和龙曌,那可是跟随李牧多年的心腹上将。对于李牧的深谋远虑,二人可是太了解了。
此刻,他既然说出这般话来。那肯定就意味着,有更好的谋略。
“似如此,不知大司马作何计较。”
很显然,三人之中,还是原属胡汉跟随李牧时间最长。
对于他的了解,显然也是最深的。
见此,李牧岿然一笑。
他缓缓松了口气,随即目光凛然。
“目下,并州边关告急。王凌这边听闻消息,只怕正如适才龙曌所言。毕竟鲜卑虽然久居塞外,但国王柯比能绝非等闲可比。尤其是现在的他,还得到了身为曹魏大将军曹羲的暗中授命。攻打并州,名正言顺。王凌若不亲往,实难退敌。”
“然,纵他决议要去。对于河西郡的我军,却仍旧有所忌惮。依我之见,此时的他,己经深陷两难境地。我若此时率军去攻,反而会动摇王凌亲往边关对付柯比能的决心。”
“但以公等看来,此番突袭太原晋阳之计,到底是有利我军,还是无利啊?”
一番言论,说得三人刹那哑口无言。
尽管他们提出的战略,被李牧彻底否定。可细想之下,事情的结果,好像也的确是这么回事儿。
见此,龙曌蹙眉愁然。
“那依大司马之意,莫非是确定那王凌率军去时,我们再对太原郡下手么?”
“不。”
闻言,李牧再度笑着摆了摆手。
此刻他目光深邃的望着三人,呼出一口浊气。
“以我对王凌的了解,此人虽然老迈,但却深通兵法。只怕我军留在河西一天,他就不能放心去对付那柯比能。除非边关告急,否则他断然不会轻易离去。毕竟太原郡不单单是大魏的疆土,更是他太原王家的根基所在。纵然曹睿生前,厚待于他。可他毕竟出身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