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东莱先生可不敢苟同。
因为这普天之下,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自家小徒弟的恐怖天资了。
但也正因为天资太恐怖,小徒弟即将要做的事情,就是东莱先生,都得打起十二万分的警惕心,来为其保驾护航。
想到这里,东莱先生神情严肃了许多,问道:“牡丹文会结束后,你在洛阳短暂闭关了一段时间。”
“如何,捋清楚思路了吗?”
崔岘迟疑片刻,点点头:“有些思路了,但并不完整。弟子需要无数场辩经,思想碰撞,去做论证。需要实践,需要反复检验,最终才能将其锤炼出来。”
东莱先生闻言,怔怔看着自己年轻的小徒弟,满心震撼。
14岁!
他才14岁啊!
别的少年,或许还在苦苦求学、逐梦科举。
但崔岘,已经计划着‘开宗立派’了!
这五年多以来,东莱先生在南阳崔宅院子里,跟小徒弟进行了成百数千场辩论。
作为崔岘的老师,他自然知晓小徒弟的想法和计划。
这真的很疯狂,也很大胆。
在一个儒家经学正统、掌控话语权的王朝,质疑经学,推行新的思想、学派……甚至比得罪东南豪强,都要恐怖无数倍。
但,作为老师,东莱先生一句劝阻的话都没有说。
历史的车轮,总是需要‘巨人’来推进。
人类的进步,本质就离不开每一次划时代的‘思想革新’。
尽管这样做,会引来重重危机,无数劫难。
可——
危机与劫难,同样也是新思想诞生必须要经历的‘淬炼’啊!
东莱先生看向崔岘,用玩笑般的语气咧开嘴笑道:“你说,多年后,史书工笔上,后人评价我东莱,会不会嗤之以鼻,不屑嘲讽?”
“这个东边来的先生,什么水平,也配给圣人做老师?”
喜欢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