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粮食贸易,不是为了让这些主动投靠日本人的商人获得利润,而是日军希望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用最简单的方式去掌握命脉。
当商会掌握南京城周边所有的粮食供应之后,日军就表示非常感谢大家的贡献,但是现在他们必须要按照日军的规矩来。
当掌握了南京城的粮食贸易信息之后,日军也明白每年的粮食贸易底线到底是多少。
他们按照一人一个月二十斤粮食的供应量去限制粮食贸易规模。
日军将南京城内所有的粮食店都纳入管控范围以内,每一个粮食店都有日方的会计去统计数据。
而且粮食售卖全程都是在日军控制之内,不仅是销售环节,从生产到运输,这里面的任何流程都在日军的掌握中。
南京商会的商人们这才明白自己做了什么。
这个粮食贸易看上去是在自己的控制中,实际上所有的粮食都在日军的控制中。
如果是这样的流程,自己根本就不赚钱,只能说是勉强的保本。
但是日军显然不会让这些商人这样好过。
在得知粮食销售渠道现在已经完全的被掌握之后,原本还算和善的日军就表现出自己的本色。
“现在你们的粮食都要由我们军方的后勤部门来管理,你们只负责售卖,其他的都不能插手。”
对内他们警告了南京商会,但是对外又是另一个样子。
在南京的报纸上,日军的宣传部门授意一定要将所有的责任都按在南京商会上。
南京商会变成了中日合作的典范,日军高度的信任南京商会,将南京市民的粮食供应都交给商会来进行。
这样一来以后自己要去在粮食上搞什么事情,最后都将会是那些商会的成员给自己背锅。
而现在就又要有一个大黑锅要被南京商会给扛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