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等柏林军事学院讲师团队,新任德国驻朝阳领事贝恩德-莱诺,还有300名特种兵留学生的德国军舰,缓缓停靠在锦州港区一号码头。
宁远已经看到站在码头上捧着鲜花等候的李香了,对,还有王超辉、季明威等十几位总政和总参的核心。
宁远用力的挥手,他看到李香也在向他挥手,他确实想她了。
大型船梯架设完毕,宁远请施利芬伯爵先行,施利芬请宁远先行,于是两人一起走下舷梯。
李香把鲜花送到宁远手上,还主动和宁远拥抱。
王超辉向施利芬伯爵敬礼,握手,一身军装的李惠琳把鲜花送到施利芬伯爵手中,王超辉用英语介绍:“这是我妻子。”(他们还没结婚,没领证呢!)
双方一阵寒暄互动之后,一辆接一辆的龙旗星途商务车依次开过来,又依次离开。
还在与宁远、王超辉、季明威说话的施利芬伯爵,突然指着不远处,正在装货的六轮大车问道:“那是什么车,专门用来货运吗?”
额……宁远知道禁卫军正在研究战术卡车,也去工厂看过,但和眼前的六轮大车,还是有区别的,所以他不太确定。
王超辉连忙用英语介绍道:“那是风神军用战术卡车,今年6月1日下线的,以后的大炮就由这东西来牵引。”
施利芬满眼的震惊:“卡车?还可以这个样子?”
他在1898年的巴黎汽车展上,见过戴姆勒生产的5吨卡车。那是施利芬第一次看到卡车,那时他就是考虑,能不能用于军事运输,但和眼前的风神战术卡车完全没有可比性。
事实上戈特利布-戴姆勒,于1896年,发明的一辆由机械动力替代马匹来驱动的四轮货车,这是一种全新的公路货物运输工具,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同类的车型。1898年,戴姆勒又推出了一款重达5吨的货车,与1896年的第一辆货车相比,这辆货车在技术上有了显着进步。
王超辉继续用英语介绍道:“卡车解决了铁路网络覆盖不广、马车速度和运力十分有限的问题,真正开启了运输业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施利芬十万个不理解,连问了三个为什么:“你们是怎么从0直接变成4、5、6,为什么没有1、2、3?”在他看来,卡车一出来,不可能就是现在的样子,应该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就像戴姆勒1896年和1898年生产的两款卡一样,要有技术迭代的过程。
其实王超辉也不理解,他也解释不清技术演进的过程,但他会说瞎话:“我们是在工厂里就完成了技术迭代和车型演进,才最终确定现在的样子。”虽然牵强,但也只能这样了。
“有了这样的战术卡车,加上之前的拖拉机,你们改变了战争后勤,也几乎改变了战争结果。”施利芬断言道。
王超辉谦虚道:“我们的产能有限,远没到改变战争结果的程度。”这也是实话实说,确实没到那个程度。
“伯爵阁下,我们该上车了。”宁远用德语提醒道,一边帮施利芬拉开了龙旗星途的侧滑门。
“不,我想看看那个卡车。”施得芬指着不远处的风神卡车说道。
“请便”宁远当然不会拒绝。
宁远和王超辉跟在施利芬后面,走向不远处,正在装货的风神卡车。
汽车兵战士见到宁远和王超辉,神情激动,立即敬礼:“参谋长好!主任好!”
“你们忙你们的,我们陪客人看看车。”宁远回礼后说道。
施利芬一脸激动地观察着风神卡车的每一个细节,甚至要求士兵打开发动机舱的盖子,他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发动机。震惊万分的同时,又是十万个不理解,这样的艺术品,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如果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他都能接受,可偏偏就出现在这里,这到底是为什么?
施利芬看到柏林军事学院的教材教具正在装上卡车,这说明这些卡车和他们是同路的。于是直接提出,要坐卡车去朝阳。
王超辉提醒道:“伯爵阁下,回到朝阳也有机会体验,车上没有冷气,这样的夏天,坐这个并不舒服。”
“我也是军人,我可以忍受。”施利芬认真地说道。
“我保证回到朝阳,让您尽情体验,甚至驾驶风神卡车。”宁远说道:“但是回朝阳的路上,您最好乘坐我们准备的商务轿车,毕竟您不年轻了,您的身体对禁卫军来说,无比贵重。”
“好吧!”犹豫了一下,施利芬释然了,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