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文臣武将的名字,如邹忌、田忌等,他们的事迹和贡献让魏惠王自愧不如。
齐威王的豪迈回应不仅让魏惠王哑口无言,更展现出齐国对人才的重视与自信。在齐威王看来,人才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有了这些贤能之士,齐国才能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走向繁荣昌盛。
与此同时,当时的魏国任用鬼谷子门徒庞涓为帅,东征西讨,凭借强大的武力四处扩张。齐魏两国的矛盾也随着双方势力的发展而不断升级,周显王在位期间,两国之间爆发了两次着名的战役。
一次是发生于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当时,魏军在主将庞涓率领下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赵国向齐国求救。齐侯以田忌为将,以杰出的军事家孙膑为军师,统兵救赵。孙膑深知庞涓性情,精心谋划,扬言要突袭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的重要门户襄阳(今河南省睢县内),魏军听闻,慌忙回兵。齐军则在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县东北)设下埋伏,大败魏军,成功救了赵国。这种战术,后人称之为“围魏救赵”。
另一次是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此次,庞涓统率魏军攻韩,韩再次向齐国求救。齐以田忌、田婴为将,以孙膑为军师,带兵救韩,直取魏国都城大梁。魏国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大军抵抗齐军。孙膑为了迷惑敌方,采用了一种精妙的战术,命令齐军进入魏国的第一天造灶10万个,第二天造灶5万个,第三天造灶2万个,以逐日减灶的方法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诱魏军追击。然后,在马陵(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设下埋伏,经过一场激烈战斗,大败魏军,斩杀庞涓,俘虏太子申。这种迷惑敌军的战术,后人称之为“增兵减灶”。“桂陵之战”后的第三年,齐侯称王,史称齐威王。
在此之前,魏侯已经率先称王,随后,秦、韩、赵、燕等国诸侯也先后称王,他们以称王之举表示自己高于其他诸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秦在周国都与诸侯会盟,二十六年(前343),周王无奈地把诸侯霸主方伯这个名称送给秦孝公。三十三年(前336),周显王又向秦惠王表示祝贺。三十五年(前334),再次把祭祀文王、武王的胙肉送给秦惠王。四十四年(前325),秦惠王称王。自此以后,诸侯都各自称王,周王室彻底失去了对诸侯的掌控与威严。
公元前321年,姬扁病死。姬扁死后的谥号为显王,全谥为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他的一生,见证了东周王室在诸侯纷争中逐渐衰落,各方诸侯凭借变法图强,在历史的舞台上争雄称霸,共同谱写了战国时期波澜壮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