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有素,在东夷诸部中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然而,在周朝强大武力的持续打击之下,徐国被迫做出战略调整。一些部族选择了南迁,他们背井离乡,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迁徙之路。他们穿越山川河流,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来到了淮水流域这片新的土地。在这里,他们休养生息,利用淮水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产,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最终成长为淮夷中最强的一支力量。
周宣王在位期间,始终将徐国的威胁放在心上。他深知,徐国的强大对西周王朝的统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了消除这一威胁,他决定先从内部整顿周军开始。于是,他命令卿士南仲和太师皇父在太祖庙进行严整的军队整顿活动。太祖庙,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承载着西周王朝的历史和荣耀。在太祖庙中,南仲和皇父按照周宣王的旨意,对军队进行了全面的整顿。他们选拔出了最精锐的士兵,这些士兵身体强壮,战斗意志坚定;他们磨炼了士兵的战斗意志,通过严格的训练和思想教育,让士兵们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们完善了军队的作战体系,制定了详细的战术和战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整顿完毕后,周宣王亲率大军,与太师皇父、司马程伯休父一起前往征讨徐国。大军沿着淮水东行,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淮水,这条古老的河流,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周军沿着淮水前进,一路上,他们披荆斩棘,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与徐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周军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作战技巧,奋勇杀敌。周宣王亲临战场,他的 presence 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让他们充满了战斗的激情。最终,周军成功击败徐国,徐国军队在周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投降。
徐国的归降,就像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盛大仪式,向周边的世界宣告了西周王朝不容小觑的实力。曾经,徐国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独特的地域优势,在东夷各部族中傲然屹立,对西周的统治秩序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然而,在周宣王一系列精心布局的军事行动和巧妙的政治周旋下,徐国逐渐意识到,与西周王朝对抗并非明智之举。当徐国最终放下武器,俯首称臣的那一刻,整个周边地区都为之震动。
四周的各方国、部族,无论是远在山林深处以渔猎为生的部落,还是靠近中原地区相对开化的城邑邦国,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重大变化。他们亲眼目睹了西周王朝军队的严整军容、精良装备,以及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这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周朝的强大实力。同时,在与西周王朝的接触过程中,无论是文化的交流、贸易的往来,还是政治上的互动,各方国、部族都感受到了西周王朝所秉持的正义理念和宽厚胸怀。周朝在处理与周边关系时,并非单纯依靠武力镇压,而是注重以礼相待、以德服人,这种正义之师的风范赢得了各方的敬重。
在这样的形势下,各方国、部族纷纷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他们相继派遣使者,带着珍贵的礼物和诚挚的敬意,前往周朝的都城,向周天子表达自己的归顺之意。一时间,通往周朝都城的道路上,使者的队伍络绎不绝,车轮滚滚,马蹄声声,奏响了一曲象征着和平与统一的乐章。这一时期,西周王朝的势力范围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不断向外扩散,迅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原本处于边缘地带、对周朝统治心存疑虑的地区,如今也纷纷纳入了西周的势力版图。周朝的威望,在各诸侯国和部族之间,如同那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在遥远的北方草原,还是在南方的水乡泽国,周天子的名号都如雷贯耳,受到众人的尊崇。
时光流转至公元前810年,在这一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南仲,这位周宣王麾下极具卓越政治智慧的重要人物,做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决策。他选派驹父、高父两位得力的使者,前往淮夷地区。南仲深知,淮夷地区虽然在之前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和政治博弈中,对周朝的实力有所忌惮,但要真正实现对这一地区的有效控制和长久治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展示周朝的诚意与决心。
驹父和高父肩负着重大使命,踏上了前往淮夷的征程。他们一路跋山涉水,穿越了茂密的森林,跨过了湍急的河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淮夷地区。当他们踏入这片土地时,淮夷地区的各方国、部族便迅速得知了他们的到来。曾经,淮夷与周朝之间既有过贸易往来的友好互动,也有过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战争。如今,周朝使者的到来,让淮夷各方国、部族的首领们既感受到了来自西周王朝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