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的配方,许平安心里有数。要是真管用,他打算在青山堡的修建中大批量用上。
黄文秀第二件想确认的,是许平安设计的窗户。
她不明白为什么丰林伯把窗户都设计得特别大。
这样采光确实好,可冬天保暖就成问题了。
而且那些木格窗的间距,在她看来也太宽了——就算糊窗纸都不合适。
许平安笑着解释:
“我知道有种叫‘净琉璃’的东西,透亮又保温,正好能镶在窗格里。”
“净……琉璃?这是什么东西?”
黄文秀满脸疑惑。
许平安说的其实就是玻璃。在他原本的世界里,古代罗马和中亚早就会烧制了。
用高温熔化石英砂、碱和硼砂就能得到玻璃。当然制作时怎么控制温度、怎么退火都是技术活。
许平安琢磨着,虽然造大块平板玻璃很难,但烧些小块的镶窗玻璃还是有把握的。
黄文秀听说许平安能造这种水晶般透亮的净琉璃,
眼神里三分疑惑七分好奇。
要是丰林伯说的水泥和净琉璃真能成,那可要彻底改变建筑方式了。
黄姑娘对这两样东西,真是盼得紧。
第二天。
在青山村新盖的砖窑边上。
许平安正带着工匠和力夫们,试着捣鼓那叫‘水泥’的东西。
青窑村的几个窑主,还有黄文秀、林家姐妹她们都在旁边看着。
做土法水泥其实特简单。
主要用黏土、碎砖块和破陶片,这些东西青山村现在满地都是。
砖窑里烧坏的砖瓦、煤渣,直接就能拿来用。
另外两样是生石灰和石膏粉。
这些也都是工地上常见的玩意儿。
做法也不难:先把破砖烂瓦仔细磨成粉,
再加生石灰和熟石灰。
比例大概是陶土粉七成,石灰两成半,剩下半成是石膏。
然后用细筛子仔细筛出细粉。
反复多磨几次,总之越细越好,磨出来的就是土法水泥了。
大伙儿盯着这堆灰粉,都议论纷纷。
几个窑主也看不出门道。
许平安叫人拿来备好的模具,其实就是个砖头盒子。
让力夫把‘水泥’加水搅成浆,仔细倒进模具里。
为了试试水泥结不结实,许平安总共浇了五块水泥砖。
接下来就等着水泥自己变硬。
大家看要等时间,就散了各自忙活。
到了傍晚,水泥砖已经晾了半天。
这时几位窑主和黄姑娘正在工地角落吃饭。
饭是林家姐妹特意让工坊厨娘做的,挺简单:
每人一碗汤,几块馍馍,一盆酱菜。
大家吃得可香了。
闲着没事,一个窑主左右瞅了瞅,见周围都是青窑村的自家人,就小声说道。
“今天伯爷说要展示啥水泥法子。”
“我看啊,这就是瞎闹。”
“我们干营造这行这么久,从没听过这法子。”
“天底下哪能有浇出来的砖呢。”
听了这话,旁边的另一个窑主也摇头说。
“也不知道伯爷是从哪儿听来的秘方。”
没准儿真有也说不定。”
“不过我觉得,伯爷说的浇筑法子。”
“可能就像普通灰浆一样,能做成砖的样子,但压根儿承不住重。”
几个都是老工匠了,听了都连连点头。
觉得这位窑主说得在理。
一旁的黄文秀,却压低声音说道。
“几位叔伯,你们怕是太小看这位伯爷了。”
“人家可不是那种说大话的人。”
“到底成不成,咱一会儿就知道了。”
一位窑主嘿嘿笑着,对黄友才打趣道。
“老黄啊,我就说,闺女大了不能留。”
“这留来留去,反倒留成仇了。”
“你看,现在文秀都帮人家伯爷说话了。”
“都不信自家叔伯了。”
几个窑主都哈哈大笑起来。
正这时候,刚才守在水泥砖旁盯着看的工匠,一脸惊喜地往这边跑。
他一边跑,嘴里一边喊着。
“成了!真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