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也还有些生疏。
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掩护和突分配合时,偶尔会出现漏人或者补位不及时的现象。
但是,随着演练的深入,这种情况很快就得到了改善。
防守嘛,说白了,很多时候就是靠吼!
只要基本的防守原则和站位要求讲清楚了,剩下的就是多沟通、多呼应。
在这方面,科比无疑是做得最好的。
他就像一个场上的指挥官,不断地大声呼喊着,提醒队友注意各自的防守位置,指挥着防守阵型的变化。
“保罗!注意弱侧的空切!”
“尼古拉!提上来延误一下!”
“安德烈!盯紧你的对位人!”
在他的带动下,湖人队的防守阵型很快就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无论是人盯人防守,还是区域联防,都打得井井有条。
在完成了基本的防守站位和轮转演练之后,迈克·布朗又加入了进攻球员,进行更具实战性的攻防演练。
由湖人队的替补阵容,担任进攻方。
吕喆自然是对位上了史蒂夫·布雷克。
面对这位上赛季被自己完虐的对手,吕喆可以说是游刃有余,轻松地就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他甚至都不需要上太大的防守强度,布雷克就己经感到压力山大,连出球都变得非常困难。
吕喆觉得,在这种强度的对抗下,自己也实在没必要太过认真,或者说出尽全力。
毕竟,这只是队内训练而己,没必要搞得跟总决赛抢七似的。
不过,史蒂夫·布雷克倒也没有轻易放弃。
他开始主动寻求和队友的挡拆配合,试图通过团队的力量来撕开首发队的防线。
当布雷克和乔丹·希尔打挡拆的时候,吕喆在防守端确实感受到了一些压力。
乔丹·希尔的挡拆质量相当不错,身体强壮,掩护扎实。
而且,他顺下的速度也非常快,极具冲击力。
在这种情况下,吕喆就必须大声呼喊,提醒内线的武切维奇或者加索尔,及时进行协防和延误。
年轻的武切维奇,虽然脚步移动相对慢一些,但防守态度非常积极,基本上都能在吕喆的提醒下,及时补防到位。
而加索尔,在这方面就显得稍微有些吃力了。
毕竟年纪大了,脚步移动的速度,确实不如年轻时那么敏捷。
有好几个回合,吕喆都清楚地看到,加索尔没能跟上乔丹·希尔顺下到篮下的脚步。
只不过,因为这毕竟只是演练,布雷克的传球也没能及时、准确地送到乔丹·希尔的手中,所以并没有暴露出太大的问题。
但如果是在正式比赛中,面对那些传球更加精准、配合更加默契的对手,这恐怕就会成为湖人队内线防守的一个巨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