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与宋明洛说了,不管何时,都以你的身体康健为第一,但凡是为你好的,不管是不是犯上,都可以讲来。′如/文¢王¢ /蕪^错¢内¢容\”
打发明洛滚蛋后,李二立刻搂着媳妇表态,他自始至终除了最开始的那一阵,其他时候对明洛没有太强烈的念想。
尤其在阿姐离世的刺激下,李二更深刻地认知到了生育对女性的危害,哪怕富贵滔天,也抵不过天意和命数。
他可舍不得自己青梅竹马的媳妇因生孩子没了。
“大王担心什么,她不是说了妾没有大碍,只是底子单薄了些,需要好生调理。”
长孙抚着自家二郎的面庞,一颗心柔软地不行,漆黑恬美的眼珠一转,便和二郎的深邃眼眸无缝对视。
“总之,本王一定想你平安,这几年……注定是多事之秋,府里已经乌烟瘴气地不行,不必再进新人了。?狐/恋_文¢学` +追*嶵~新`章^劫?”
秦王深知宋明洛的性子,这不是安分守己的主儿,真心不甘情不愿地进了府,不定能折腾出多少花样来。
目不暇接啊。
“大王这是责怪妾了?”长孙并不怕他,私下说话颇为随意,斜睨了秦王一眼。
“哪能。无非是人多心眼多。”秦王老实承认。
“许娘子说要礼佛,我随她去了。杨氏下月生产,我预备请宋明洛来,稳婆也都备齐了。”
“嗯,辛苦观音婢了。”
这一插曲是今年春日明洛唯一的波澜起伏,她时刻关注着东边南边的战局,生怕自己给李唐的统一拖了后腿。′s·a~n,s+a^n_y+q/.-c*o*m+
她已经联系不上跟随李靖南征北战的姜胜之,只从裘三每旬的来信中得知小饼日渐长大,还惦记着她这个姨姨。
时不时念叨着想来长安。
明洛自认家大业大,多养一张嘴,哪怕两张都行。目前长安城对她唯一存在威胁的,还是老熟人郑观音。
好在太子领兵在外,她心里存着牵挂,反正好似已经忘了她这号人,于是明洛同意了。
积善堂片区,目前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弃婴收养地,让她觉得恶心的是,居然有人特意打听了这么个地方,然后把孩子送来,只是弃养的话明洛还能理解,但居然要求探望。
属于脸不要了的那种。
明洛有时望着女婴占九成的屋舍中,十岁左右的大孩子带六七岁的小孩子,六七岁照顾两三岁甚至还不会坐立的婴儿。
大家互帮互助。
之前看一步走一步,如今她也得为这些日渐长大的女孩想个出路,嫁人……可以作为一种选项,但以明洛的思想,最好让她们有一技之长。
所以女红厨艺……
都是正经路子。
有天赋的可以做个绣娘,基本不会饿死,好些的都能养活一家人,不过年纪大了有瞎的风险。
厨艺的话……
这是环境资源所限。
除非是格外有天分的,不然明洛哪来那么多新鲜食材给半大孩子折腾?她光是养活那么多人就不容易了。
为此明洛决定把棉花纺织提上日程。
往长远深刻了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往自私自利的角度想,起码能让积善堂的大家伙穿暖不是?
棉的保暖效果比麻比绢都好。
不过棉花……这个时代,大约集中在新疆?后世有名的新疆棉啊——她上哪儿整种子呢?
考虑到行商这块的专业性,明洛寻到了朱氏,每年她亲儿过生辰,总不忘给明洛送礼物。
朱氏当然不会泼明洛的冷水,相反她是听说过棉花的,“这雪白白一团团的,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