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亲批的“新政特使”四个朱红大字,正盖在陈家家主请废新政的奏折上。
午时三刻,阳光直射大地,将衙门照壁照得通亮。二十口崭新的“标准斗”整齐地悬挂在照壁上,每一口斗都闪烁着寒光,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公平与正义。
这二十口斗是叶明特意命人新铸的,他希望通过这些斗来规范粮食交易,让百姓不再受到奸商的欺诈。为了提醒众人,叶明还特意让人在斗底刻上了一首打油诗:“官仓本是百姓肉,哪个敢偷变金兽。铁斗量尽天下米,公平自在人心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当人们围观这二十口斗时,突然,粮市方向传来一阵喧哗。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队衙役正押着一群哭嚎的粮商走过长街。这些粮商们面色苍白,有的甚至瘫倒在地,被衙役们强行拖着前行。
而在队伍的最前方,一名衙役高举着一本账册,那账册上的血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更令人震惊的是,那血渍竟然显现出了户部侍郎的私章!
叶明眯起眼睛,凝视着北方的官道。
武明堂带人踹开陈氏米行库房时,霉味里混着血腥气直冲脑门。
在安阳府推行新粮政的第三个月,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发现震惊了所有人。三十口原本贴着“官粮”封条的木箱,此刻却裂开了缝隙,里面的景象让人不寒而栗。
本该是金黄色的麦粒上,竟然爬满了白蛆,仿佛这些粮食已经被某种邪恶的力量侵蚀。而更让人恐惧的是,箱底沉淀的竟然不是麦粒,而是发黑的牙齿!
这一诡异的场景让随行的书吏惊恐万分,他声音发颤地向叶明报告:“大人,城南粥棚排队的人比昨日多了一倍。可官仓放出去的明明是今年的新米啊……”
叶明皱起眉头,他蹲下身子,抓起一把米粒,仔细观察后,指尖搓开了糠皮,露出了里面的真相。他冷笑一声:“陈米刷桐油,这帮人连毒米都敢充官粮!”
愤怒的叶明突然掀开了一块地砖,砖缝里渗出的黑水在火把的照耀下泛着油光。
他顺着黑水的流向,在地窖的横梁上发现了一道歪歪扭扭刻着“王”字的划痕,上面还沾着血痂,显然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斗。
次日清晨,叶明站在新搭建的“验粮棚”里,看着顾慎带来的铁匠组装着一些古怪的器具。这些器具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蒸笼,高达三尺,由铜制成,正噗噗地冒着热气。
而在蒸笼的另一端,连接着一根琉璃管,令人惊讶的是,琉璃管的另一端竟然凝出了浑浊的油珠!
“这叫蒸馏法。”叶明一脸自信地说道,他小心翼翼地将油珠滴进百姓递来的陶碗里,然后继续解释道,“陈米刷的桐油,遇热就会现形。”
就在这时,人群后方突然传来一阵凄惨的哭嚎声。众人惊愕地转过头去,只见八个粮商抬着一口薄棺,气势汹汹地朝这边走来。他们毫不顾忌地撞翻了几名衙役,棺盖砰地一声弹开,一具浑身溃烂的妇人尸体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叶大人的新米吃死人啦!”领头的粮商扯着嗓子高喊,声音在人群中引起一阵骚动。
然而,就在人们惊慌失措之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具原本应该已经死去的妇人尸体,竟然突然睁开眼睛,直直地坐了起来!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一时间鸦雀无声。而那具“尸体”却缓缓地站起身来,众人这才发现,原来这竟然是叶明事先安排好的暗桩假扮的。
他身上那溃烂的皮肤,其实是用鱼鳔胶贴上去的假皮,看起来虽然逼真,但仔细一看便能识破。
那粮商见计谋被拆穿,脸色瞬间煞白如纸,双腿一软便瘫倒在地。周围百姓顿时群情激愤,纷纷指责粮商的恶行。
叶明目光冷峻,大声喝道:“这些奸商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竟敢用毒米冒充官粮,还妄图诬陷新政,实在是罪大恶极!”
此时,一队骑兵快马加鞭赶来,为首之人正是皇帝派来的特使。特使宣读圣旨,嘉奖叶明推行新政有功,严惩参与舞弊的粮商和官员。陈柏年等幕后黑手也被一并缉拿归案。
此后,新政在安阳府顺利推行。新的“标准斗”让粮食交易公平公正,“四柱清册法”让官仓账目一目了然,“分金机”和“蒸馏法”更是成为打击舞弊的有力武器。
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好转,街头巷尾都传颂着叶明的美名,安阳府迎来了一片崭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