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八百一十四章 准备妥当

第八百一十四章 准备妥当

思索片刻,于谦终于给出了建议:

“陛下,翰林院的人才中,有一部分是死读书、读死书,脑子里全是书。”

“读经背书,肯定是有点本事的,写试卷、答考卷、搞八股文,也是一门硬功夫。”

“但让他们去和百姓沟通……”于谦摇了摇头。

“不过……”于谦话锋一转,“翰林院里头,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才。”

“只要精心挑选,还是能挑出一些来的。”

“微臣可以将他们带在身边,先培养一段时间,看他们的表现,再决定是否让他们独当一面。”

“这样一来,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提高农庄法推行的效率。”

智者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于谦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智者,但在处理国家大事时,他确实总是提前做好万全准备。

像这翰林院的事情,就是如此。

早在农庄法实施之前,于谦就已经想到了这一步,甚至提前准备了一份名单。

此时皇帝问起,于谦顺理成章地将这份名单交了上去。

“陛下,这些是微臣认为,比较合适的人选。”

朱钰眉头一挑,接过名单一看。

名单上的名字大多并不熟悉,他对历史了解不深,尤其是大明这段历史,只对少数关键事件和人物有较深刻的印象。

“朕认识的这些人,在历史上大多评价都不错。”

“少数人虽然郁郁而终,但民间口碑很好,可惜直到最后都没能施展抱负。”

朱钰把名单放在桌上,用镇纸压住,笑道:“看来于少保早就有所准备啊。”

“好,这份名单,朕就批准了。”

说罢,皇帝伸手拿起印章,轻轻盖在这份名单上。

朱钰神色忽然严肃起来:“传翰林院大学士、翰林院传读学士、翰林院传讲学士……等人,配合于谦推进农庄法。”

“年关一过,此令生效,除非重病或有特殊原因,不得违抗。”

说到这里,朱钰顿了顿,左手举着大棒,右手拿着胡萝卜,这是皇帝的常规操作。

“农庄法的推行,难度很大。”

“表现突出者,必定重重有赏。”

至此,这条圣旨算是宣读完毕。

朱钰脸上露出笑容,转过头问道:“成敬,都记下来了吗?”

身穿红袍的老太监恭敬地俯身答道:“回禀陛下,都记下了。”

朱钰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书房内的气氛也随之放松。

于谦和金濂互相看了一眼,后者的眼神中更是感慨万千。

没有真正体会过皇帝对于谦这种近乎无条件的支持,像他们这些大臣,有时真的很难理解于谦与皇帝之间的关系。

此刻因为于谦的关系,金濂也算是稍稍感受到这份无条件的信任,要说心里没一点触动,那是不可能的。

回顾正统年间,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一心为国,忠心报国!最终却死于皇帝的猜忌与疑心。

不知有多少杰出人才,在皇权反复无常中辗转挣扎,如同被血肉磨坊反复碾压一般,渐渐失去了骨气,变成了他们最厌恶的模样。

再对比如今,态度明确,意志坚定,目光深远而锐利,用人不疑的大明新帝。

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大到让人几乎绷不住情绪。

金濂眼角甚至泛起了一丝泪光。

这位户部尚书趁人不注意,悄悄低下头,轻轻抹了下眼角。

“金大人,怎么了?”朱钰疑惑地关心道。

金濂笑着回答:“回陛下,眼睛里不小心进了沙子,已经没事了。”

朱钰点点头,若有所思。既然金濂不愿多说,他也就没有追问。

朱钰转而主动提起另一个话题。

今年过年送给百官的礼物,基本上已经准备妥当,这两天就要送出去了。

“正好你们两位都来了,干脆把礼物带走吧。”

这确实有些不合规矩。

但没关系,权力逐渐稳固的皇帝,大臣说砍就砍,偶尔越点小规矩,又有什么关系!

或许此举会让一些官员对皇帝心生不满,甚至产生怨恨。

可话说回来,

这些人连这点小事都敢对皇帝不满意,这样的角色,朱钰如果一味遵守这些琐碎的小规则,还能指挥得动他们吗?

恐怕不行吧!

所以,到最后也差不多是没差的。

书房内,两位大臣面面相觑,低头致谢,随后依次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