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 第103章 孔门“不知仁”背后的深邃哲思

第103章 孔门“不知仁”背后的深邃哲思

千户人家的大邑,“百乘之家”指的是一个拥有百辆兵车的卿大夫之家。“为之宰”指的是担任这个大邑或卿大夫之家的总管,负责管理该地的政务、财政、军事等一切事务。

冉有具备管理“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政务和财政事务的能力,这表明他在行政管理、财政预算、军事组织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行政管理方面,他能够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确保地方的治理有序。他善于选拔和任用人才,让有能力的人担任重要的职务,发挥他们的才能。他还注重与百姓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在财政预算方面,他能够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政预算计划。他懂得如何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如发展地方经济、征收合理的税收等;他也知道如何控制财政支出,避免浪费和奢侈。在军事组织方面,他能够组织和管理地方的军事力量,保障地方的安全。他了解军事战略和战术,能够训练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这种才能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实用的,也是冉有能够在政治领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冉有“不知其仁也”的原因剖析

虽然冉有具备出色的行政和理财才能,但孔子仍然认为他“不知其仁也”。这主要是因为冉有在面对一些道德和政治问题时,可能缺乏坚定的原则和立场。例如,在鲁国季氏伐颛臾的事件中,冉有作为季氏的家臣,没有能够坚决地劝阻季氏的错误行为,反而为季氏的侵略行为进行辩解。季氏作为鲁国的权臣,妄图通过伐颛臾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行为是不符合道义和正义的。冉有作为季氏的家臣,本应该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劝阻季氏的错误行为。然而,他却为了迎合季氏,为季氏的侵略行为寻找借口,这与“仁”所倡导的正义和道德原则相违背。

此外,冉有在追求个人利益方面可能过于积极,有时会忽略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他在处理政务时,可能更多地考虑如何满足上级的要求和个人的政绩,而忽视了百姓的需求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例如,在征收税收时,他可能会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加重百姓的负担,而不考虑百姓的实际承受能力。他的这种行为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孔子认为冉有尚未达到“仁”的境界。

五、公西赤之评:宾客之能与“仁”之欠缺

(一)公西赤其人及才能特点

公西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人。他容貌端庄,举止文雅,擅长外交辞令和礼仪规范。公西赤对礼仪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能够在各种外交场合中表现得得体大方,为国家的外交事务做出贡献。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各种礼仪仪式和规范了如指掌。他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选择合适的礼仪方式和言辞,以表达国家的尊重和友好。

在跟随孔子的过程中,公西赤展现出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礼仪修养。他能够熟练地运用外交辞令,与各国使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他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和需求,能够准确地表达国家的立场和观点。他还能够巧妙地化解外交冲突,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在礼仪方面,他严格遵守礼仪规范,无论是在朝廷之上还是在外交场合中,都能够做到言行举止得体,展现出国家的良好形象。公西赤的才能得到了孔子的赞赏和弟子们的钦佩,他也成为了孔子弟子中在外交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二)“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的才能评价

孔子评价公西赤“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这是对公西赤外交和礼仪才能的高度肯定。“束带立于朝”指的是穿着整齐的礼服,站在朝廷之上,这是当时外交官或官员在正式场合的形象。在古代,朝廷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地方,代表着国家的权威和尊严。外交官或官员在朝廷之上必须穿着得体,举止端庄,以展现国家的形象和风范。

“可使与宾客言也”指的是能够与外国的使者进行交流和谈判,处理外交事务。外交事务是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外交事务需要具备卓越的才能和智慧。公西赤具备在朝廷上与外国使者进行交流和谈判的能力,这表明他在外交辞令、礼仪规范、国际关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外交辞令方面,他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外国使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他懂得如何赞美对方,表达友好;也懂得如何据理力争,维护国家的利益。在礼仪规范方面,他能够严格遵守外交礼仪,尊重他国的文化和习俗,避免因礼仪不当而引发外交纠纷。在国际关系方面,他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