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来得这么快。”
“那殿下是打算……?” “我的主意是兵分两路,一路绕到敌侧后进行奇袭,一路支援正面。”屠炯有些不解的问道:“如何奇袭?据末将所知,除鸡鸣关外,确实还有三条小道。但这三条小道不但我方会派重兵把守,那北宁虽然不会冒险由小道冒进,但也肯定会派兵把守啊!这些小道崎岖难行,最多两千人便可封得死死的。咱们又如何奇袭呢?”“我曾在随州最西边的阳县避难许久,所以我知道在阳县有一条十分隐密的小道,可以翻过去直达北宁境内。北宁军对于我们的增援尚不知晓,所以发动奇袭的成功率是很大的!一但奇袭得手,与正面的大军夹击,便可以一举破敌!否则一味的死守,只怕会拖延日久。恐生变故啊!”屠炯听罢忙道:“殿下说的在理。即如此,那末将愿率军翻越过去。对敌发动奇袭,咱们约定信号,到时殿下看到信号再率军从正面杀出。定可打北宁军一个措手不及!”那知林逍遥却说道:“此行恐怕非我不可。一来,正面指挥屠将军肯定比我有经验。二来,那条小道十分隐密。且能带路之人,恐怕也只会认我,而不会给他人带路。所以,这奇袭队伍只能是我来带领。”“可是这奇袭需深入敌后,十分危险。末将只怕……!”“将军放心,北宁军尚不知我援军到达。更不知有这条路,所以看似危险,其实都在敌意料之外的。所以将军不必过于担心。而且即便有何变故,我也当能有脱身之计。”“可是……!”不待他说完,林逍遥却说道:“前方不远便是随州与阳县分路的道口了。咱们行动越快越好,一但让敌军知道我国内情,定然会加强防备。所以就不必再争了!到了道口,咱们休息半个时辰。将军便从苍梧卫里挑选出一万擅长山地战的人马给我,另外我再带上桂州那三千人马便足够了。”看着他心意已决,屠炯虽然担心,但也不好再说什么。而且这毕竟是带着一万三千人马去,总比他潜入郢都时要好的多吧。于是便挑选出了一万苍梧卫的精锐,并让屠宏带领,跟随着林逍遥。而且他还一再嘱咐屠宏,让他必须听从殿下的指挥调度。而且无论如何也需保证殿下安全。调整之后,林逍遥与屠宏、夏荀带着一万三千人直奔阳县而去。屠炯这里并没有急于起程,而是先派人前往随州进行联络,了解最新的战况。他则率大军休息了一个时辰之后方才缓缓的出发。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林逍遥那边需绕道阳县,还得翻越人迹罕至的荒山小道。所以至少需要三天以上的时间。而他这里到随州只需半日,而到鸡鸣关也最多不过一天的时间。若是去的太早,会让北宁军发现援军已至,就会加强戒备,甚至是改变战术。很快,便与随州镇的驻军取得了联系。北宁军自后继部队到达之后,便对鸡鸣关展开了强攻。其间,北宁军因天气原因只有两三天没有进攻。其余时间几乎每天都对鸡鸣关发动猛烈的攻击。在近六日的攻城战中,虽然北宁军也伤亡了近万人。可随州镇这边也有四千多人的伤亡。如今随州镇守使只在随州城留下了一千五百人的募府军担任守城和粮草运送的任务,其余的兵力他全都带往鸡鸣关去了。其余几个小道山口的兵力又不敢抽调,如今在鸡鸣关可战之兵也不过一万两千人左右。按目前北宁猛烈的攻势来看,鸡鸣关最多还能坚持个六七天。六七天后,恐怕就会因伤亡过大而无力防守了。屠炯接到消息后,便立即派出了五千人马先进赶往鸡鸣关。并且告诉随州镇守使,若非万不得已,先别暴露这批援军。而他所率的大队将不经过随州城,而是将绕行几十里,两日后将会到达鸡鸣关附近。同时告诉他,这并非是他故意拖拖拉拉,而是不能让援军过早暴露。以免坏了殿下的计策。至于具体的计策是什么,待他到了之后,自然当面告知。这随州镇守使也是闻双的老部下,当年闻双还是邓城营校之时,他便是营中司马。所以,对于闻双所拥戴的林逍遥他自然是全力支持的。因而在接到屠炯的回信之后,也没有抱怨,甚至没有将援军的消息告诉军士们。而是当做没有援军一样的在布属着防御。至于先行抵达的那五千兵马,本就是募府军的装束,对外便称这是朝庭暂时抽调不出兵力来。这是从附近州县拼凑出的五千人。这样就算是万一让北宁军知晓了,也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