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姨娘顺利生下来儿子,贾琏是最高兴的了。本文搜:求书帮 qsbxs.com 免费阅读
贾蓉也羡慕的给琏二叔道喜,贾蓉成亲几年了,不止秦可卿没有怀上,其他小妾没动静。
贾政笑着给贾赦道喜:“恭喜大哥了,有了这孩子,三日之后,咱们可以开祠堂祭祖了。”
贾赦脸上也露出高兴的笑容,有些语无伦次的道:“好,好,二弟,我终于也有孙子了,好啊,是要去告诉祖先了。”
(明清士族官宦之家,大多依照(朱子家礼)正式祭祖,多是延迟至婴儿度过危险期后,如“三朝”可以小范围,自己家的人以“家族新丁”焚香告知祖先。
等到规定的“子生三月,父告于祠堂”。才正式的开祠堂,摆上香烛、酒果、祭品,大范围的祭祖,宴请宾客,共同庆贺。)
贾环、贾琮也纷纷给贾琏道喜,“恭喜琏二哥。”
贾琏欣喜若狂,哈哈大笑,成亲这么多年,终于有第一个儿子了。
尤姨娘生下儿子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贾府,薛姨妈一家,也都知道了。
当晚,贾家门楣显赫处悬弓。
贾氏同族的人,见贾府大门挂了一个金色小彩弓,便知道,三个月之后,又能吃喜宴了。
…………
第二日,下衙回家了,贾环想起了一个适合的方便食品。
面食出现在唐代,各种面粉制作的食物,新疆葬墓还出土类似饺子与面条的陪葬。
唐代文献中出现了一种油炸的环形食物,到了元朝,出现了挂面的制作方法,通过晒干,可以长期保存,为后世的油炸面条,制作成方便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真正意义上的伊面,出现在乾隆时期,乾隆的进士伊秉绶,他府里的厨子,发明了油炸鸡蛋面条,伊府的家厨将煮熟的鸡蛋面油炸,便于保存。
要食用时,拿出来过一下热水就行了,因为进士姓伊,伊府出的面条,才得名伊面。)
贾环让厨娘用鸡蛋和面粉混合揉搓,做成鸡蛋面条,细细的,再煮一下,然后晾干油炸。
做了很多次,终于初步做成了,只是形状没有后世的方便面好,每一饼面条形状都不一样。
再做几种肉酱,放多种香料粉油焖,煮熟了,装入坛子。
终于做成了,贾环和厨娘回头,不知何时,姐妹们都来了。
尤其是史湘云与惜春,眼巴巴的望着他。
贾环笑了,这两真是吃货,让厨娘切些黄瓜丝,萝卜丝腌一下醋,切葱碎。
煮几碗伊面出来,倒上几大勺肉酱,葱花、酸的黄瓜丝、萝卜丝,给姑娘们每人做了一碗。
油炸过的鸡蛋面,自然比平时的面条要香许多,加上浓油赤色的肉酱,各种香料粉,开胃的黄瓜丝。
史湘云与惜春吃得最香甜,一碗面很快就打扫干净了。
黛玉只要了一个小碗,装了两筷面,并不多吃。
不止史湘云与惜春,姑娘们也都赞不绝口。
黛玉道:“这面条倒是很香,不用煮,热水烫一下就行了,在路上也能吃上热的食物了。”
史湘云问道:“这面食叫什么名字?”
贾环可不想这面条,命名叫做“贾面”,太难听了。
想了想,也不能吃独食,非臣子之道。
第二日,贾环去到韩王府,让韩王府的几个厨子一起做面条,再油炸,几个厨子做成之后,随后几日,厨子一直就在做这面食了。
小胖子也问了史湘云一样的问题,贾环说,这是新的面食,还没有名字。
小胖子叫贾环给面条起个名字,贾环不肯,请韩王想一个。
小胖子也是不学无术的,道:“贾师弟,这面在我韩王府的后厨做出来的,就叫做“韩面”,好不好?”
好,自然好,后世的棒子听到“韩面”,可以更加理直气壮了,这是韩国人祖先发明的面条。
既然孙悟空、孔子、端午节、围棋什么的,棒子都想抢,也不差这个“韩面”了。
…………
终于要随驾出京了,行李收拾好了,吃的食物、衣服、物品,放了一个马车。
只带了一个长随,叫吴工的,是以前与赵国基一起,比较早跟着贾环的下人。
正经的皇上出京,一般都不惊扰百姓,选择天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