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除了地处边陲,以及其先祖秦非子乃养马出身外,最大的原因,就是秦国在向西北不断扩张之中,大量的吸纳了周边游牧民族作为自己的国民。
如此一来,虽然国家的人口增多了,军队的数量上升了, 而且游牧民族往往能征善战,军队的实力也大幅度上升,但是因为文化、语言、信仰等都不同,他们之间的摩擦也不断加剧。
那时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成份复杂,又各自为战,在被秦国征服以前,这些部落之间很多本来就是敌对的,甚至有些世代为仇。
秦国把这些势力统统吸纳到自己的疆域内,又因为没有超越时代的治国大才,不可能像后世一样将这些民族和平的融合在一起。
即使后世,要想将许多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民族融合在一起,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才能渐渐融合。期间,流下的血泪可不在少数。
所以,这些民族大部分都处于半独立半依附秦国的状态。
换句话说,这些部落只需要给秦国统治者缴纳一定的贡赋就可以了,对于本身的管理上乃各自为政,这就有点像后世的藩国依附于一个大的王朝。
秦国对西北边陲各部落的实际控制力,仅限于军事威慑,而没有将政治深入其中。
这些部落们虽然名义上归附了秦国,实际上还是按照自己的生存模式。
他们为了资源争夺,如土地、牛羊等牲畜,水资源,以及部落之间的世代矛盾,经常发生大规模私斗,导致大量劳动力伤亡,严重削弱国家实力。
秦国的百姓渐渐变得怯于公战,勇于私斗。
直到商鞅变法,采取严厉的法律手段,打击私斗的国民。
国内的百姓也渐渐从“怯于公战,勇于私斗”,变成“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也迅速提升,变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