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落

繁体版 简体版
烟花落 > 四合院:从驾驶员开始 > 第174章 学校将停课 公社深翻土地

第174章 学校将停课 公社深翻土地

铁,咱们街道办应该也是要交废铁吧。”

“我看啊,应该是会有。”卢文江附和道。

“行了,不和你们多说了,我还有事,你们把煤炭就卸在这里就行。”吩咐完,段国江便离开。

留下三人,卢文江决定道:“行了,开工吧,赶紧把任务完成。”

三人像打扫垃圾一样,把煤炭扫下车。

半小时后,车厢里的煤炭已经卸载完毕,,原本明亮的车厢变得漆黑一片,仿佛被煤炭的墨色所浸染

“我的新车啊,才开了多久就变得这么脏!”张张奋痛苦地嘟囔道。

卢文江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行了,别哭了,后面还有几车呢。”。

三人稍作休息后,再次启程返回火车站。

“唉,这位同志,麻烦你个事?”段国江拦住了正准备离开的卢文江三人。

卢文江探出车窗:“有什么事吗?”

段国江解释:“同志,是这样的,永华县那里出了点事,来不了,想麻烦同志运一批煤炭过去。”

“永华县?”卢文江嘀咕道,脑海中开始思考其在哪里。

段国江连忙道:“永华县不难走,就是有一点远,沿着这条路直走,县城外有个写着永华县石碑。”

闻言,卢文江点点头,路好走,那也可以帮一下。

看向李开朗和张奋,“小李,这个忙你帮一下吧。”

“行!”李开朗答应下来。

张奋太年轻,卢文江担心出事,还是李开朗做比较好。

重新拉上一车煤炭,李开朗再次来到煤建公司,拿上证明后,才开往永华县。

李开朗是代替运输,需要有证明,不然出了事,到时候就要互相扯皮。

半小时后,李开朗发现写着“永华县”的石碑。

很快,就来到县城外。李开朗看了眼任务的具体地址,是在学校,心里有一些疑惑,但还是驱车去

沿途,李开朗注意到大街小巷上到处张贴着各种标语

这些口号如同时代的烙印,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终于,李开朗来到学校外。

“同志,有什么事吗?”学校保卫员问道。

“同志,我是来送煤的。”李开朗说道,拿出证明。

简单看过后,保卫员对李开朗道:“同志,把车子开到操场。”而后便放李开朗进去。

李开朗直接来到操场。

只见学校的操场,矗立着大大小小的炼钢炉,有一群学生正拉着风箱,热火朝天的。

卡车“轰隆隆”的声响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好奇地看向李开朗。

李开朗开到一旁下车,一个领头的主任迎了上来。

“同志,麻烦你了,辛苦你运来。”领头的主任来到李开朗面前。

“客气了,我也是为大家服务,谈不上,谈不上。”李开朗客气回道。

“你们这是.”李开朗指着操场的炼钢炉。

主任解释:“这不就在炼钢嘛,学校大,总不能空着,多多少少也能做点贡献。”

“那确实是,这么大的地方,不炼点可惜了。”李开朗认同道。

主任朝着远处,驻足观看的学生,大喊:“都别在那里看着,赶紧过来搬煤。”

顿时,乌拉拉的人冲了过来,拿上袋子、推车,开始忙碌地卸煤。

“同志,你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要是没有你这车煤炭,晚上这些炼钢炉就得熄火。”主任说道。

李开朗转头看向他:“怎么?晚上也要接着炼钢?”

“是啊,这么多人,仓库里还有不少铁料,不得趁早炼完。”主任解释道。

“那晚上就不回去了?”

主任解释:“有的会有的不会,没任务的就回家,有任务的,就直接住在教室,桌子一并就成床,也能休息。”

“只不过没有家里的舒服。”

“这些人又不懂怎么炼钢,就让他炼,不怕出事?”李开朗接着问道。

“学生是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就让他们拉风箱,主管炼钢的是老师。”

闻言,李开朗点点头,“这可真是大阵仗啊!”

“是啊!咱炼出来的钢,质量好,量还不少。”主任傲娇道。

不一会,煤炭就全部卸下。

“行了,你在这里签个字,我也要走了。”李开朗递出证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