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行人,很抱歉。?y^o?u!s,h/u/l\o^u`./c~o\m/因为大邑商的朝贡调整,今年与你们约定的奴隶份额只能削减了。不过,我们愿意使用其他东西作为补偿,来补齐这个缺口。比如,你们所需要的漆与犀皮。”
“胡”字旗下,一名中年男人,正对着运送货物抵达他们城门前等候贸易的燕国商队,带来了一个让燕国商队露出不满神情的消息。
中年男人看到这一幕,也不免心下轻叹,国君最终还是决定为了氏族的将来,赌一把大了。
只要他们将奴隶的份额每年加一倍上贡,不仅能得到大邑商允诺一个伯爵,还能免去其他粮食的上贡,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获得征伐没有对大邑商上贡的部族权力。
并且之后只需要等大邑商的调令,服兵役就行,不用再跟以前一样,不仅要奴隶,还要各种特产。
这个新的朝贡方案一出来,没有一个规模达到千余人的部落能不接受的。
而且大邑商这边,上贡之后居然开始有回礼了。
这一次上贡,回礼是:耦犁与肥田之法。
都是能让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将耕种能力大幅度提升的。
作为一个生活在颖水南部的部族,胡氏毗邻河洛中原,也很清楚大邑商的态度转变,与这些权力的下放代表了什么。
他们这支少昊的氏族血裔——归姓胡氏,将不会再受到四周子姓氏族的随意欺凌。
因为大邑商喊出了“诸伯不相攻”的口号。
不管落实情况如何,有这个招牌在,真的能让胡氏,拥有喘息的时间。
不然在这么下去,胡氏大概率会被击溃,甚至南迁。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隔壁的彭氏,被殷商北迁了。
淮泗之地,出现了大氏族真空。
没有一个区域霸主在,这就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
颖水、涡水、泗水等地的方伯,也都在磨拳擦掌。
不管是应对未来危局,还是为了胡氏的发展,接下来几年的奴隶,都必须上贡给大邑商,换来对他们拓取的支持。
至于燕国这边不满,他们也只能选择得罪了。
所以,燕国的行人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说:“就算要减,也不能减少这么多。我们的契约可是有约定的。”
“这……”这人苦涩一笑,一想到契约,只能赔不是后再说,“奴隶数量实在有限,大邑商又催得急,若是您真想要按着契约来,我们只能动用一下商盟的分期之法了。”
“……”
这个燕国行人脸色不好看了。
辛屈对于南方的贸易,是根据商盟成员的身份,来给一些福利与特权的。
普通会员能得到一些延期与折扣。
而层次上来的会员,是可以申请分期,将一些东西延宕。
根据与燕国的距离远近,分为三个月一期、六个月一期、九个月一期。
会有一些利息,三个月一期本金结算后的是原价1.3倍,六个月的是1.5倍,九个月则是1.8倍。
其实算很便宜了。
只是申请分期之后,眼前的燕国行人,就得承担催债的业务,还得安排员工在这里开办业务。
甚至本人汇报之后,会被燕国行人司外派居留于此。
还有将胡氏族长的一个儿子,带着北上,充作质子。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儿子,就是抵押品。
最终,燕国的行人,咬了咬牙,根据他的权限与胡氏接下来的前景预估,选择了六个月一期,分期一千奴隶。
六个月后燕国行人再来,这一千奴隶,就得变成一千五了。\x\i-a.o?s\h-u?o!h-u!a·n?g¢.^c?o′m,
胡氏这边也松了一口气,他们已经厉兵秣马,准备好南下攻打群舒掠夺人口了。
要不是大邑商那边催得急,他们着急拿到好处,胡氏也不会跟燕国搞这种分期。
但不管如何,契约搞定了,胡氏这边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七日之后,完成春耕,他们就安排精锐外出巡狩,顺道找到一些小部落,然后将之覆灭兼并。
如同胡氏这样兼并地方的事情越来越多,燕国的行商,也因此受到了几次劫掠,不过好在燕国这边的行人,许多都是仗剑行商,也就是有武装部队随行,损失还算是可控。
但也